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世博

(2010-11-10 23:58: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感

告别世博

世博会终于落下了帷幕,184天历程结束了。关于哪个馆更好一些的评论已不再重要,至少从游客的选择角度而言已没什么意义。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或许会更尖锐一些,中国倾国家之力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究竟留下了什么呢?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如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国家的影响力是否有所提升?搞这种活动值得不值得?参观者是否从参展中领悟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世博会组织者的预期目标等等。

 

参观了一些馆,也认为有些馆的确实很有创意。但若问我究竟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还真说不太清。或许若干年后再回忆,真正能留在头脑里的印象会所剩无几。

 

排队大概算一个,184天中在世博园里长长的队伍随处可见,有些队要排上10小时以上,这些人真是不易,守规则,肯吃苦,很难得。排队是一种无奈,谁也未必愿意,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时,也就成了心甘情愿的必要付出了。比起商品短缺的年代,现在需要排队的场合要少多了,春运时的火车站、上下班时间的汽车站、一些大医院还不见缓解,有些地方虽需排队,但比较人性化了,如银行。真能做到好好排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被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们也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在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这已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了,但毕竟要坚持半年时间,奉献、付出了不少,应得到赞赏。在见到一张张灿烂笑脸的同时,也曾见到有志愿者遭到游客的抱怨,很无奈,还见到过因发生过失被领导责备,泪水夺眶,其中的酸甜苦辣与欢喜快乐对这些年轻人显然都是难得的经历,值得珍惜。

 

世博园很像是世界的缩影,国家可以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强弱贫富则是无法回避的,从建馆的投入规模上是清晰可辨的,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不难区分。当然,中国作为东道主要除外,世博园首次落户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但自己解囊付出,还慷慨地拉了不少穷弟兄一把。上海做出了巨大贡献,相信也有所回报。

 

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减排等理念显然是本次世博会展示的重要因素,若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城市使生活更美好”也就成了空话。换句话说,城市未必就一定会使生活更美好,是有条件的。《上海宣言》呼吁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展览展示,论坛和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思想成果,汇集各国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与广大民众共同交流,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但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高峰论坛闭幕式上发表演讲时,不无忧虑地指出:“过去达成的太多宣言最终都成了一纸空文,许多既定目标也由于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而无法实现。” 的确,不能指望世博会承担过多。

 

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世界气象馆,被国际展览局授予了唯一的一个“上海世博会评委会特别奖”。对其展示的与世博主题吻合贴近的丰富展品及出色的展馆设计给予了肯定,令人欣慰。

 告别世博
告别世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