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探胡杨(2)---胡杨泪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记 |
知道胡杨树还是20多年前的事了。孟晓云写了一篇报告文学《胡杨泪》,在其中描写了生存在大漠深处的胡杨树。文章虽以《胡杨泪》命名,但主要不是讲胡杨的,而是写了一个名叫钱宗仁的知识分子的坎坷人生。但在开篇处还是对胡杨进行了描述。是这样写的:
“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见到了这珍奇的树。只有一棵,孤零零地立在塔里木河滩上。它高大,树干弯曲,像一个弯着背的老人,其貌不扬,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自然条件下生长。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长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一千年。
当地人称胡杨是‘会流泪的树’。这是因为,生活的环境越干旱,它体内贮存的水分也越多。如果用锯子将树干锯断,就会从伐根处喷射出 一米多高的黄水。如果有什么东西划破了树皮,体内的水分会从‘伤口’渗出,看上去就像伤心地流泪一样。千百年来,这自生自灭的天然胡杨,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提供各种财富。它的木质质地坚硬,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它的嫩枝、树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钙和钠盐,是牛羊爱食的饲料;就是它流出的‘泪’,很快变成一种结晶体,叫胡杨碱,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哦,这会流泪的树!我抚摸着胡杨粗糙的树干,被它可贵的品格深深感动了。”
在结尾处,孟晓云用了这样两句话:
“哦,胡杨树,壮美的树!
哦,胡杨泪,悲壮的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