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2025-01-07 09:16:34)
                百年广裕街
    说起广裕街,铁岭人都知道它是铁岭市主城区的一条贯穿南北的干道马路。它全长近4公里,在这条宽45米的柏油路两侧分布着白塔游园、银冈住宅小区、新玛特商场、人民宾馆、建行大厦、体育馆、天宝商乐城、天兴酒店、区政府、体育场……等建筑,平坦、笔直、宽阔的马路和马路两侧鳞次栉比的高 楼显示了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广裕街是铁岭人的骄傲,但要问起广裕街的过去,可能就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了。
    清末的铁岭,小城不大,1905年时,“通共城内外四千六百四十八户,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一名,女一万零九百四十口。共计城内外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二名”。“城内市肆不甚繁华”,只因城东关有沈阳通往吉林的南北大路便于陆路运输,故东关大街向为“销售畅通之地”,还算热闹。西关因直通辽河水运码头--马蓬沟便于水路运输,商铺住户也比较多,而南、北关就地广人稀了,甚至早年间的南关三道街(今天新玛特位置,已不存)一带“向皆空旷”,还曾是处决犯人的刑场。
    据日本人所著《铁岭军政纪要》记载,1906年时的铁岭城大街小巷计83条,街道的命名很随意,大多按照所处位置命名,如西门大街、桥南大街、鼓楼大街……有的是以街巷中的标志性建筑命名,如高台庙胡同、旗署胡同、铜钟寺胡同、看花楼胡同等等,但在当时公布的所有街巷中找不到“广裕街”的名字,后来见到1909年“铁岭市街图”上标示的“西门外南大街”(也被叫作“西门外南顺城街”)的位置,才认定此路正是“广裕街”的前身。
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上世纪初时古城道路损坏严重,“城厢道路举足崎岖触目污秽败坏之象已达极点”。1907年始,县里开始对道路大修,那时候没有柏油马路,街路不是沙石路就是土路,说是修路也只是用山皮沙土垫垫地、平整平整,再用“压地车”(压道机)压平就得。修路的顺序先城里后城厢,西关的道路于1908年9月修整完成。“广裕街”的街名最早是在1911年8月的《盛京时报》上见到:“警局现派苦力修理西关大街马路日昨修至广裕大街裕和盛执事以该苦力在炎日之下辛勤工作遂出银洋数元分给各苦力以助工食之资”,说明铁岭有了“广裕街”是在1911年之前。查看1915年的“铁岭街市图”时发现“西关外南大街”和“广裕街”的称谓并存,感觉上“广裕街”似乎是“西关外南大街”南段的改称,或者说是当时拓展延伸的新路也未可知。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民国二十年的“铁岭县街市图”证明,一直到伪满之前,这两条街道始终连接在一起。
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为什么多出个“广裕街”呢?有人说,因为在这条街的两端,北有“广XX”商号,南有“裕和盛”洋行,人们取其字号的第一个字“广”和“裕”,就把这条街称作广裕街了。还有人说,这两家商铺老板一位姓马,一位姓周,都是南方人,1907年的《盛京时报》曾经记载:“清乐茶园系裕和盛主人周马两君开设”,这也可证明南北两家商铺其实都是裕和盛开的。裕和盛资本雄厚,一来就在西关建了大型的演出剧场--“清乐茶园”。周、马两人曾说过:“铁岭近年商务萧索已达极点若非戏园提倡则西门外地方将成一荒僻之区矣”。“广裕街”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人们到清乐茶园观剧,而且对裕和盛洋行的买卖也十分有利,县里在修建这条路时也许得到了裕和盛这两家商铺的大力支持,所以路修好了,投桃报李起个名字叫“广裕街”也有可能。此后裕和盛又在“广裕大街修盖铺房数十间”出租店铺招揽商户,再加上路两边有大、小平康里(妓院区)和热闹杂耍地--三道街,广裕街逐渐喧闹起来。
    广裕街的南端与日本铁路附属地内的南马路(日本人称“北五条通”)相接,成为古城通往铁岭火车站(日本人称“铁岭驿”)的方便路。由于南马路以南是日本的铁路附属地,日本陆军仓库铁岭支库挡在面前,所以广裕街往南成了断头路。当时的西关有大批日本侨民在此居住,很多中国街道被日本人冠上了日本名字,如元町(今繁荣路)、敷岛町(今正义路)、樱町(今工人街)……广裕街同样也被日本人称为了“大手町”。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伪满洲国时,西门外南大街与广裕街终于合并了,统称“广裕大街”,街的北端大致在古城西门(今转盘街),南端仍相接南马路。 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据伪县公署当时的商业统计,广裕街上较大的商铺有:特别饺子馆、真正狗不理、人和居、新宜坊、新世界、便宜坊、玉海楼、虎皮白肉馆等饭庄;祥顺栈、泰兴旅馆、公益旅社、东兴旅社等旅店;德湧、庆增楼澡塘;德利炭厂、天盛长煤局子;新民医院、清云堂等医院、药店;仁义长、永发和等制衣社,还有富记电料行、跑运输的天德公司、修车的荣利车厂、满洲洗布所(洗衣店),理发的吉庆祥和容华照像馆等。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由于广裕街是顺古城墙而建,路东距古城西城墙很近,因此上许多道东的住户“依城垣结屋而居”,因城垣年久衰败,常有城墙砖堕落滾下、砸坏房屋。1909年就有“邑西门外沿城一带市房垣因城垣颓败甚是危险致各店户全行移出”之事,更因为道路与城墙间地方狭窄,少有建院落的地方,因此多为居民住户,虽有几家商户,但规模也小了很多,而道西因地方宽敞大商铺就比较多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亦是如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得到解放的铁岭城,街巷都是狭窄的土路,“晴天三寸土,雨天一街泥”,拉货的铁轱辘马车,压出路上一道道车辙,但广裕街仍是比较繁华的街道,许多商铺集中在这里。1938年出生的市电子设备厂的工人老王曾给我唠起了那时广裕街上的买卖人家,他的记性特别好,说起广裕街两侧的店铺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从广裕街北头的转盘街往南数,道西的店铺有:
  1,德盛永,经营糕点干果的酱园,大买卖,大门脸。
  2,修表的表店,修表师傅刘经一。
  3,卖文具用品的老康家。
  4,剃头的老杨家。
  5,老米车铺,老板是山东人,专做铁轱辘车的。
  6,修车的老石家,什么车都修。
  7,那就是我们家了,我们家的门市叫德顺兴,作的是四季买卖,冬天卖元     宵、油茶面,春天卖油炸糕、 果子,五月节包粽子,做凉糕,夏天做冰糕。
  8,白宫理发处,当时铁岭最大的理发店,老板李国青。
  9,万福茶庄,掌柜刘万福。
10,剪刀铺,名字好象叫天德昌,专门卖刀剪。
11,宝华皮鞋店,做皮鞋的,老杨家哥俩开的。
12,修电机的小铺,师傅姓吕,人称吕电滚。
13,白记膏药铺,自做自卖。
     (再过去是胡同口)
14,特别饺子馆。
15,牙院,医生霍秉恒。
16,黄酒馆,卖黄酒,自做自卖。
17,煤铺。
18,李炎表店,老板李宏图,修表代卖香火。
    (再过去杨公馆胡同,现在的正义路。)
19,虎皮白肉馆,门前有一口井。
20,修表的老谢家。
21,一条龙小饭馆。
22,新世界饭馆,老板外号杨大头。
23,诊所,医生是个老太太,后来到县医院工作了。
24,冷饮店,机器制冰棍。
    (再是胡同口,往西走有个大空场,经常有演马戏的,再往前走往左拐是平康里。)
25,云仙阁理发店。
26,爱光照像馆,老板顾丙臣。
27,德瀛池,澡堂子。
28,大东旅馆,二层楼。
29,老少乐饭店。
30,烧电焊的铺子,是个姓韩的女师傅,人称韩嘎斯。
31,修车厂。
32,一座二层青砖楼,公私合营时叫清真第一饭店。
说完了广裕街道西,老王又说起了道东的买卖,还是从转盘街往南数:
  1,玉海楼饭店,李老板,以后作了医药公司。
  2,卖簸箕、箩的店,老板姓杨,外号杨罗圈。
  3,小药店,杨老板,外号杨扒子。
  4,卖小百货、洋货(洋油、洋钉、洋蜡……)的老车家。
  5,卖百货的老杨家,门脸大,外号杨斜楞。
  6,卖水果、洋货的张老蔫。
  7,卖火勺的,姓张,是个大个子。
  8,毕表铺,卖表,姓毕,非常有钱,外地有买卖。
  9,卖山货的,字号忘了,老板王宽成。
10,牙科医院,大夫冯玉科。
11,百货店,姓王,(道东卖百货的店铺大多是关里来的人开的)。
12,天聚和,卖百货,姓王。
13,还是卖百货的。
14,也是卖百货的,老板叫温丛。
15,修表的张德富。
16,百货,老板尹树明,以后当过三百货的经理。
17,修表的姓高。
18,烧水电焊的,姓申。
19,卖百货的,姓王。
20,卖布的,姓史,人送外号史布床。
21,煎饼、豆腐脑店。
22,电料行,白老板。
23,永兴堂,百货,大门脸。
24,烧饼铺,老板姓何,是个回民,门市不大,人称半间房。
25,卖馅饼的。
26,牙院,大夫季密新。
27,英德春饭店,水泥房、高台阶,老板任殿武。
28,剃头、烫发店,岳老板。
29,陈鞋铺,做鞋的,布棉鞋都做。
30,我的叔叔家,也是做四季买卖的,人称冰糕王,和我家隔道相望,以后家又往南挪了不远。
31,诊所,大夫李采平(男的)。
32,百货。
33,旧物商店,收购和卖。
       (到了“上坎”,原来是城墙豁口,现位置是通向银岗小区的路口,再往里走就是冰窖。)
34,粮店,老板外号王叫天。
35,眼药铺,治病代卖药。
36,百货。
       (往东南有条三趟街,在棉织厂后面通往伊光饭店。)
37,眼镜店,配眼镜,任老板。
38,富记电料行。
39,水果店。
    老王说,除了这些商铺,再有就是住户了,因为道东房子的房后原是老城墙,城墙虽扒了,但还有一人多高的土埂,所以商住人家院子小,甚至没有后院。那时候的买卖个人经营的多,厂店都不大,卖的货多与民生有关系。
我十分佩服他的记忆力,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或不免有记错的,权作参考吧。
    到了1958年,广裕街往北延伸至北市广场,南端仍被铁岭粮库(从前的日本陆军仓库)等单位阻隔。上世纪七十年代,广裕街依旧繁华,虽然距今也过去了五十年,但老一辈的人说起“老少乐”饭店、商业卫生所、人民浴池、爱光照相馆、四海春饭店、地工商店(一百)还是津津乐道,对了,还有冰果店、新容理发店、肉食商店……也都故事多多。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1987年7月,刚刚成立三年的市政府下了决心:打通广裕街南段,拓宽北段,让广裕街成为市中心的南北主干道,从根本上改善银州区交通不畅的混乱状态,作为当年市十项市政建设工程之一受到了全市人民的欢迎和期待。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在动迁单位顾全大局、积极配合下,在建设者的日夜奋战下,1988年10月1日,一条北接阀门厂附近的中长铁路道口(今天的北立交桥),南至南环路,与北市路、繁荣路、南马路、银州路、市府路相交的柏油马路胜利完工。在欢庆国庆的日子里,广裕街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铁岭人民载歌载舞迎接这条康庄大道的建成。铁岭记忆:百年广裕街

    广裕街,一条百年未改名字的街;广裕街,铁岭城市发展的象征,祝它的明天更加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