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岭拾遗(35)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2022-10-31 18:27:06)
               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上世纪初的铁岭城,老百姓吃水靠的是水井,日常污水的处理就靠地面自流、渗透和蒸发解决。但是在每年冰雪消融或雨季来临之时,古城内外是“大街小巷污水横流”,水深处可达二三尺,人难走车难行,就需要通过人工挖掘和自然形成的排水沟将水引到郊外,汇入辽河和柴河。
    据民国四年《铁岭县志》记载,当时的排水沟大致“分为南北西三股南至四眼井西向东门外之石桥通至南门外之水沟北至世有号胡同西向入北大街之水沟西至老母庙前又分为南北水沟二股一由大街北流入柴河一由大街而南绕城南门外西流入铁道水门而归辽河”,形成了古城三条主要的排水通道。
    城南边的排水沟“为东南关一带泄水要路”。据1907年的《盛京时报》记载,“东门外小桥子洋沟深丈余西至城墙根东至瓦钟寺泡子沿”,被形容为“巨沟”。水沟大致走向是从龙首山下的鸳鸯湖起,穿过小金桥(今称小桥子)接入东城墙根被淤积的护城河,利用它作水沟,沿着城墙根向南,转到南关、三道街继续向西,穿过樱街(今工人街)的罗锅桥,流出铁道门(注:铁道门当时是南满铁路怕冲毁路基用来过水用的,日本人称作铁岭河),最后入辽河。
铁岭拾遗(35)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1913年时,排水沟曾因流经西关日本居留民地的一段堵塞不畅,日本“满铁”向中国方面提出由他们将其及铁路水道(铁道门)一同疏通。县知事陈艺特地召开县里全体会议,认为“此路全在我国地点若任外人修理有失主权议由我国自行修理”。看当时的报纸报道,最后还是允许日本人修了,但“惟须日领照会县署存案以保领土主权”,在“修理水道”的原则问题上,铁岭县署没有糊涂。
铁岭拾遗(35)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城北的排水沟从东关的世有号胡同向西,接入北大街(今天的北市路)的水沟。水沟很长,通向柴河,不知是人工开掘的还是自然形成的。虽然今天沟已不在,但北市路的北侧仍被人称作“沟子北”。
铁岭拾遗(35)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另外还有一条排水沟由东关的老母庙前(高台庙附近)向西后分为两条,一条向北流入柴河,一条绕城向南,再向西过铁道门入辽河。
    城厢住户平日里将污水倾倒在门前和街路边的小水沟里,水沟藏污纳垢,什么垃圾都有,非常容易淤塞,如不经常清理疏通,不仅臭不可闻,人们路过时需掩鼻而过,而且一下大雨,排水沟污水溢出,地面泥泞难行。县里的巡警总局(以后称警察事务所)常常下通知要求“各铺商自修门前水沟以便疏通积水”,并向各店铺商户募捐,以便安排苦力对排水沟清淘。
    再说说城里,当时铁岭城内居民不多,住户不过千家,人口不过万人。虽然建城时为疏通城内污水,曾在城墙内留有过水洞,但由于年代久了,过水洞逐渐淤塞,如遇上大雨,水无处可泄,结果是城门洞成了水通道,“四门积水成渠阻断行人”,影响了民众进出。
    排水沟年久失修已成顽疾,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县警察所时常“派警士督饬苦工搬运土石从新修理掘尽淤泥疏通秽水”。1928年,县署还开会讨论根治街边水沟的办法,商定将阳沟内泥秽完全淘出后,沟沿改用砖砌,并在沟上面盖上2寸5厚的木板,将其改成暗沟,以去除异味,防止淤塞。工程所需经费商铺出,“由商会举出代表协同警察办理”,并规定商号分为五等交费,一等小洋400元,二等300元,三等200元,四等100元,五等50元,但工程进展缓慢。
    日常排出污水、雨水,水沟尚能维持,但要赶上雨季,大雨连下几天就糟了,那时候的排水沟,水已沟满壕平起不到任何引流作用。铁岭城地势东高西低,山水平地直泄,“西门外三道街向系山水必经之路因雨太暴山水陡至铁道以东一片汪洋……三道街挨门逐户无不进水”。北关地区也因水沟排水不畅,平地水深尺许。古城内外许多地
方水深三四尺,有的住户家里水都上了炕,日本的火车站和西关的日本居留民地因地势低洼更成水乡泽国。
铁岭拾遗(35)清末民初古城排水

    伪满时期,日本人为了阻止山水流入附属地,曾和伪县署商定,由“满铁”拿出1万元施工费,搬迁了十余户居民,从北五条通东端(今天的南马路红旗广场)起由北向南,沿着日本铁路附属地的东边界(今天的文化街)挖掘了一条一直到日军铁岭卫戍病院(今天的东电一公司)的400多米长的排水沟,到1934年时水沟又往南挖掘,延长到了1000米。这条“南大沟”为挡住西泄的大水起到了一定作用 ( 注:南大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存在)。
    清末民初时的铁岭古城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只有常常淤塞不畅的大小水沟承担着古城排水的重任,因此常浑被水淹也就不足为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