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岭拾遗(26)龙首登山路

(2022-08-22 13:09:56)
                龙首登山路
    龙首山风光秀美,景色怡人,从铁岭建城始,多少年来都是铁岭人民的最爱和自豪。
    百年前城里的老百姓登龙首山,要走东关、过高台庙,沿着东大街再转龙首山大街,然后一条山路绕上山巅。当时的上山路只有一人多宽,却是当年登上龙首山的唯一一条主路(今天龙首山北路)。
    一条区区不过数十米长的登山路实无多少故事可记,只知道上世纪十年代,山路上曾建过一座德政碑。1917年,时任铁岭县知事达6年的陈艺(字漱六,江苏宜兴人)调安东任上。一些县里的头面人物以“前令陈公漱六遗爱在民去思弥笃盍邑绅民等感怀莫已”为理由,商议要为他建一座“德政碑”,最初设想的建碑地点在西门外,后又觉得“龙山为本邑名胜自春徂秋游人如织丰碑适当其衢其动人观瞻而发人感想定非浅矣”,就决定改在“龙首山蹯道中间为碑基”,也就是建造在登山的甬路上(从老照片上看,大概位置在今天的“知秋亭”前后)。
 铁岭拾遗(26)龙首登山路

   备齐了石料、木料、砖料,干活的匠人就开工了,1918年8月,“邑宰陈公漱六德政坊”建成,因“德政碑孤立半山巍然高耸以地势论颇占形胜惟四围纯系沙石毫无苍翠枝柯以为点缀殊觉不壮观瞻乃由各界集资购置树料于日前在碑之四周遍栽树本若干想他日老干参天碧荫障日必有一番佳景矣”(《泰东日报》1918。12)。令人惊讶的是,碑坊建成刚刚过去两个月,德政碑的“碑楼”竟在一天夜晚被雷击掉,老百姓都传说这是老天报应,这个县令“本无德可述邑绅受其私惠强为勒石……击落楼顶盖天之所以示警也”。
    1929年,黄世芳(字菊三)时任铁岭县长,他认为,“龙首山为银州八景之一风景幽雅古迹繁多堪称名胜地也”,为点缀名胜起见,应该“于登山之路添设木门楼一座以壮观瞻”。不久,一座木制“门楼”在登山甬路上落成。门楼“上列铁岭龙山俱乐公园数字”,门柱上一幅对联是黄县长所写。上联是:“登其颠眼界大开,岂仅城郭环观,山川共览”,下联是:“入此境胸襟顿豁,不觉心神活泼,文气轩昂”,落款署:十八年冬月黄世芳书。同时,在他的任上,又为登山路新修铺了青砖路,使之“节节而登,不虞足疲”。1930年的《大亚画报》登载一篇文章夸奖他:“黄摄篆(代理官职掌其印信)铁邑已二载,政声尚佳,地方乐戴。此坊之增修,所以存手泽(先辈存迹)而留典型也。”据说,这座木山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阀门厂的卡车无意中撞毁。
铁岭拾遗(26)龙首登山路

    昔日游山的百姓登山时多是步行穿过山门楼,路过德政碑,沿着甬路上山。后来,为了能让人力车、马车能拉客直上山顶而不感觉困难,由县里的警察押解着监狱里关押的犯人对盘山道进行了修理整治,从山上到山下,填平被水冲出的水沟,除去散落一路的石子,县里一分钱不用花,不仅将路垫平外还进行了加宽,从此以后,有钱人再坐着车上龙首山就更加平坦稳妥了。
    伪满时期,位于附属地松岛町(现工人街)的日本山崎汽车行购进一台能坐20多人的客车,开通了铁岭站到龙首山的汽车线路,由车站、北五条通(现南马路)、西门、东门至龙首山,每天上午8时至晚上7时,半个小时一趟,至此后,汽车也开上了龙首山。以后,铁岭“铁法长途汽车公司”也开通了开往龙首山的游览车,每星期日由西门至龙首山,票价金一角,坐车的主要是西关和附属地的日本军人和居留民。
铁岭拾遗(26)龙首登山路

    1933年8月,为了宣传伪满的虚假繁荣、发展龙首山旅游,伪县长杨宇齐和日本铁岭振兴会会长纪藤、满铁地方事务所所长山田联手举行了龙山道路工程开拓仪式,雇佣了70名劳工,把日俄战争中俄军在龙首山修建的军用道路改造成上山的汽车路,一个月后道路完工。民国二十二年《铁岭县志续志》有记载,“由南满路铁岭驿之大马路经过中学胡同东绕南大岭经四五里长之山颠而达龙首山修成一大马路”,这就是今天经“龙首山门”上山的主路。
铁岭拾遗(26)龙首登山路

    1935年,为了方便从龙尾山登山,日军铁岭卫戍病院东边又新开了一条上山路(今天凤园上山路),至此后,再登龙首山赏景就有了三条能走车的登山主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