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岭拾遗(24)铁岭中华青年会

(2022-08-08 16:05:39)
                 铁岭中华青年会
    铁岭要成立中华青年会的动静最早是在1925年8月,据《满洲报》载:“邑西关青年张绍贤许志忠等为谋青年结合群力研究学业讲求道德起见拟办铁岭中华青年会闻现已有端倪不日即行成立云”。9月,《东三省民报》也报道:“本邑西关青年有志者许致忠刘振甲等二人为谋青年学子研究学问讲求道德起见成立铁岭中华青年会……后因某种关系遂将成画饼现该会发起人又复行组织并拟请求县当局准许”,但之后三年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到了1928年的10月,《盛京时报》又以“青年会筹备成立”为题发了消息:“本邑住民李普庆为提倡文艺起计乃联合同志青年组织中华青年会以资研究而使联络刻已筹有端倪会址假华通公司不日即成立云”。同时,中华青年会筹备处所写的宣言书也在《泰东日报》上登载。宣言书中说:“兹以年来国事蜩螗(tiáo tán 比喻喧闹、纷扰不宁)人心腐化致于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彰之明甚社会如此而诸多青年学子又处此恶社会中恐有近朱赤近墨者黑之趋势鄙人等有鉴及此遂发起组织期会敝会之宗旨有三即智也德也体也三育并进是也近今为科学昌明文化日新之世界亦即所谓知识竞争之时代若吾人知识落伍即甘为异族之俘虏……此其一也当此人欲横流人心不古之际视公益如畏途道德如蔽履所以敝会拟藉群力互相砥砺互相戒勉以资人格向上正义复苏德自修矣此其二也……有智德而无健体尤不足以实行……所以敝会又设诸多体育工具以资青年体育之增进此其三也若斯三者苟能尽修实行敝会之幸亦”。(《泰东日报》1928。10)铁岭拾遗(24)铁岭中华青年会

    成立铁岭中华青年会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县政府的批准。1929年10月,中华青年会筹备大会“选出李九臣为正主席蔡峻峰为副主席”,杨精一、李干忱、韩精一、胡晓村和黄宇周等共七人作为青年会的委员代表。11月24日上午10时,中华青年会成立大会
在古城西关的清乐茶园隆重举行,除了青年会全体会员参加外,县政府各机关首脑和“其他学商绅警各界要人亦均莅临”,到会者共约500人。大会首先进行成立庆祝式,接着是来宾演说、会员演讲和音乐、新剧、国术等余兴表演,最后结束时全体合影留念。
    青年会设在西关华通采木公司院内,下设学校、体育、讲演、武术、图书、美术、群育、交际、救济、卫生、总务等11个部门,职员30人。入会人员分为普通、特别、赞助、名誉会员四种。年龄在15岁以上至30岁的为普通会员,每年交纳会费大洋3元,30岁以上为特别会员,每年会费大洋5元,赞助会员年龄不限,每年交赞助费大洋20元。“四平街公学堂学生出身”,1919年铁岭日语学堂毕业,在当地朝鲜银行支店干过“事务见习”的李干忱任青年会总务干事,负责青年会的日常事务。
    中华青年会成立后就积极开展各种活动。12月2日,青年会所办民众学校开学,招收7岁到60岁的男性学生60名,分成甲、乙两班,甲班上午上课、乙班午后,6个月结业。教授科目为:千字课、三民主义、珠算、书信、普通常识等5科。同时,中华青年会“鉴于铁邑地处商埠华洋杂居非特机关公务员应习日语日文即商界关于买卖货物时与日人接触对于日语之学习实不可少”,又在城内关帝庙院内设立了夜校,招收小学毕业程度的学生学习日语,每天晚上五时半开课,教授单词、普通会话和文法等,修业期一年,讲义费4元,当年就招收学生30余人。因所办的学校均不收学费,青年会经县政府许可,在清乐茶园放映电影3天,将卖票收入作为办校基金,百姓纷纷认为青年会“关怀公益如是良可钦佩”。
    中华青年会为提倡体育成立了篮球队,经过短暂训练后与各界团体进行比赛,并取得连赛连胜成绩。冬天到了,青年会在院内浇了滑冰场,又成立了乒乓球队在室内活动。元旦、春节来临时,中华青年会为启发民智,积极联合各界青年,张罗起了游艺大会。
    在德育方面,中华青年会认为青年的优劣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立青年会是为了促进青年的学问与道德。要求入会青年必须是不抽鸦片者、“道德纯洁品学端正”者,入会后要相互帮助,同心同德,无论贵贱贫富,一律平等待人,共同学习进步。
    中华青年会成立时恰逢多事之秋,轰动全国的铁岭事件也刚刚过去两个月,中华青年会成立后立刻就加入了“以农工商学各界人士组织之”反日爱国团体--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和国民常识促进会、拒毒总会等组织,成为其下属分会,积极参与反日抗敌活动。
    1930年1月,铁岭中华青年会就以省国民外交协会铁岭分会名义,张贴布告指出,上年9月的铁岭事件就是一场铁岭惨案,铁岭军民深受其害,屡次与日交涉仍无法妥善解决,东北人民痛心疾首,为此向当局请愿,决不能虎头蛇尾,让国人蒙羞。以后,中华青年会又对日军在马蓬沟新建兵营提出了强烈抗议。
    1930年6月29日是个星期日,中华青年会(省拒毒总会铁岭分会)为配合省府拒毒宣传周活动,在清乐茶园召开拒毒大会,会场内外悬挂宣传标语和图片,“县长教育局长及各机关代表等均莅场,各校学生千余人参加”,大会“公推胡靳凡教育局长为临时主席”。上午9日开始开会,辽宁省拒毒总会的代表、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常务主席、辽宁青年会总干事阎宝航(玉衡)到会讲演,成为铁岭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拒毒大会。
    9月14日,中华青年会为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借教育会旧址举办国货展览会,“以资唤起民众,服用国货”。当天上午10时,“各机关及各学校均往参观,室内及各街巷满贴宣传标语”。劝告大家:“东西洋货,来得真猛,计算起来,真能要命,从头到脚,洋货实用,他卖我买,受害非轻,大家觉悟,实业振兴,挽回利权,国货成功”。室内展品有我国古时的器皿、省城各商号商标图样等,以及八王寺的汽水、惠华公司皮革件等商品广告。
   1931年1月21日,中华青年会请来省教育厅委员、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主任、拒毒干事车向忱来教育会讲演。会场内贴满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走狗!大家一致联络起来反抗帝国主义!日本狗贩来毒物要来毒害我同胞!民众努力联合起来拒毒等反日标语。表达了铁岭人民在国家危难,外强压迫,匪患滋扰,领土被异族蹂躏面前,有志男儿团结奋起要作国家主人的意志和决心。
    铁岭中华青年会还曾于1930年12月25日创办了一本反日的周刊杂志《新国民》。杂志指导主席、县教育局局长胡靳凡,副主席常顺如。杂志发行数1000份,918事变后被迫停刊。
    918事变前,中华青年会普通会员发展到了200名,特别会员40名,赞助会员20名。此时的会长祝化民辞职,杨润普当选会长,因觉该会地址狭小,中华青年会迁至接生传习所旧址(地点不详)。
    从1929年11月至1931年9月,短短不到两年中,铁岭中华青年会除开展了一些活跃青年的文体活动外,在团结青年,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及抵抗日本渗透、抵制日货,拒抽鸦片,唤醒东北民众抗日意识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华青年会的成立与发展引起了日本铁岭领事馆的注意,认为其有反日倾向,对其动向始终进行着密切监视。
    伪满洲国成立后,青年会归伪县政府管理,迁入了铁岭文庙的东院。李干忱以县政府秘书的身份担任会长。青年会不再冠名“中华”,从此沦为伪政权附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