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逛庙会
庙会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早期庙会仅仅是一种祭祀神明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了集市交易活动和娱乐活动,因其活动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所以大家把它称之为“庙会”。久而久之,逛庙会也成了人们的喜爱。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的诞辰日,传说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因此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
,民间称其为“泰山娘娘”,各地为其建了娘娘庙。娘娘庙除了供奉碧霞元君,有时还供奉送子娘娘和眼光娘娘。据说送子娘娘(亦称子孙娘娘)
能佑人生子,眼光娘娘(俗称光明佛)能护佑不生眼疾。此外,有的庙里还供着“痘神”,据说能保佑出痘的孩童。小小娘娘庙寄托了老百姓多子多福的愿望和对健康的渴望。
铁岭城里的娘娘庙创立于明朝,“该庙昔时建于东门外”,后迁移至古城西门里(今天银冈小区西北隅),开始时,庙名为“子孙圣母庵”,有“民房数间中一间塑神像右比丘尼居之左年老夫妇”。后又改为“广嗣庵”。民国四年《铁岭县志》记:“广嗣庵
城内西南道光十六年县令富显倡修”。庙内“祀碧霞元君世人附会之配以眼光子孙各神……妇人育子童子患痘多于是庙祷之”。庙所在的胡同称作“娘娘庙胡同”。在上世纪初,县里的牛马税局(局门前是牲口市场)、县里的交涉局和铁岭工程局等部门,旗署防御各公馆亦在胡同里,因此娘娘庙胡同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十八,娘娘庙会举办各种祭祀活动,各地的商贩汇聚在娘娘庙前做买卖,吸引城里城外四里八乡的人们纷纷来“赶庙会”。在铁岭,农历四月又恰逢农村的农闲时节,到了十八日这一天,除了城里人,乡下的农民也都纷纷进城赶庙会。因为是娘娘庙会,逛庙的妇女特别多,平日里很少出头露面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正好借此机会散散心、逛集市,添置生活物品。婚后盼生育的妇女还会到娘娘庙里焚香化纸虔诚祈祷,盼望早生贵子。据当时的《盛京时报》报道:“月之十八日为铁邑娘娘庙香火会凡城内四乡妇女纷纷上庙烧香红红绿绿极其热闹是日估衣铺内被乡间妇女围满争买零碎丝条条布缕以及玩物食物店家俱能获利十倍”。因“城乡妇女均赴娘娘庙烧香甚属热闹一时少年浮荡子弟藉此逛会品题甲乙作种种恶态殊于风化有碍”,所以这一天铁岭城内各学堂约束学生不准出学堂一步,西门里的学堂因距离娘娘庙近,教员当天带领学生出东门去柴河边游戏,防止学生们去逛庙会。东关的女学堂担心“上庙烧香男女混杂攸关风化”,通知所有女学生不准托故请假前往庙会,如有发现记大过一次。
1909年,因铁岭“娘娘庙比丘尼照(肇)庆私开烟馆窝赌聚娼凡有少妇一入其庙靡不被其诱骗,经警局查知遂将该尼拘获送县押入女封”,县里为此“查封其庙将所有尼姑逐出勒令还俗,所有资产丝毫不话擅动。警务局出示晓谕谓娘娘庙会按年烧香不但有碍风化实属空费钱文邑尊为破除迷信已将庙宇封禁所有妇女烧香从此一概不准”。以后4年,娘娘庙大门紧闭,每年的四月十八日,铁岭就再没有办过娘娘庙会了。娘娘庙胡同也改称了“税捐局胡同”。
县里原准备将被查封的娘娘庙改为女学堂或自治研究所,结果,娘娘庙找到县里的佛教会,拿出500元赎回了庙产,“命人打扫修理”,重新恢复了娘娘庙。1914年娘娘庙“仍开香火大会妇女如云街市为之拥挤是日估衣铺首饰楼均被妇女围绕应接不暇生意当然畅旺”。娘娘庙内有人向泥塑之像焚香跪拜行三叩首礼,心诚的烧香人从家里出门后一步一磕头直磕至庙中。“妇女赴庙烧香者络绎不绝加以红男绿女看热闹者肩相摩踵相接该庙胡同内万头攒动人如山海诚极一时之盛”。“小本经营及肩担小贩在庙前星罗棋布人声鼎沸”,如过节一般,因人太多,城里的巡警还要派人维持秩序。
娘娘庙会虽然红火,但可惜好景不长。1926年6月6日娘娘庙着了一场大火,《泰东日报》曾作了报道:“日昨午前十钟西门里娘娘庙后殿突起火光尼僧奔视顷刻火焰乱飞势不可止急飞报消防队前往救止奈彼时大风正烈虽竭力扑救殿宇终归全毁前殿亦焚烧大半”。前后大殿共六间付之一炬,“庙之损失费约在四万元之谱故无依无靠之老尼痛
心洒泪自悔不加小心”。后来,还是经娘娘庙女住持到各乡及城内挨家挨户化缘筹款,再加上地方士绅的帮助,两年后又重建了娘娘庙。
伪满时期,娘娘庙改称“碧霞宫”,每当庙会之日,税捐局胡同和娘娘庙内外拥挤不堪,到处都是善男信女及闲逛庙会的民众,据说不下数千人。卖香及卖玩物、杂货的小贩叫卖在庙前街道及附近胡同内,食物摊床更是星罗棋布、应有尽有。“四乡中之妇女大多购买凉糕粽子大食特食”。上午七时庙门大开,正殿、后殿一律开放。维持秩序的警察设岗弹压,烧香还愿者拥入,顿时院内香烟弥漫,对面不见人。“本城工界均是日放工,而商界宜均换班逛庙,因之游人益增。红男绿女、车水马龙,实较一日热闹数倍。”“男女老幼充满街衢,焚香化纸、祷于神祗,或祈福、或求子息,小贩摊床林立节比,钟罄之声、叫嚣之音于市中疑是鼎沸”。
农历四月除了十八日的娘娘庙会,二十八日还有一场药王庙会。二十八日是中医奉之为祖师爷的孙思邈的生日,这一日大家前往药王庙,一是祭祀,为保祈祛灾病,二是逛庙会,图个热闹。
铁岭的药王庙在古城北门外“东关菜行胡同”,据说建于清初,清康熙六十一年重修。上世纪二十年代庙内住持为戒幻、戒恭,伪满时期住持为界参。药王庙共有平、瓦房15间。药王庙因“庙前地方宽敞所有粮行鲜货行均在其间近又将菜行移在该处每日开市时行人拥挤不堪以是呼唤买卖之声喧哗扰扰之音顷动阖邑亦可见铁邑市场热闹之一般”。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圣诞日,当天的药王庙香火甚盛,男女老少纷至沓来赶庙会,如同十八日娘娘庙会一般热闹,但娘娘庙香火盛于药王庙也是不争的事实。农历二十八离五月端午节日子很近,许多人在庙会上买纸制葫芦,预备端午节时悬挂于门首,以驱除瘟疫。当天,铁岭城内各药铺均放假一天,大排酒宴祝药王圣诞以示崇敬。许多药房的医师也会前往药王庙焚香叩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