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的基督教
调查有关基督教最早来铁岭的时间,搜集到的资料有不同的说法,日本铁岭领事馆在1916年,对在中国的外国人经营公益设施的调查报告书中说:铁岭的基督教布教所于咸丰二年(1852年)创设;民国四年《铁岭县志》中记:“基督教即耶稣教后天主教而来铁岭清光绪五年(注:1879年)有乔姓教士来县讲道传教以博爱为宗信者日众南关郑姓信徒也施地一区建耶稣教堂”;1936年铁岭县公署的宗教团体统计表中写明:铁岭基督教会创立的时间是1885年,是英国人魏雅格和罗约翰两位牧师先后来到铁岭传道并创立的基督教会。185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允许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到中国各地自由传教,因此,铁岭在此之后有基督教会是可信的,不知
日本领事馆所说,1852年创设基督教布教所的信息来源于何处。
1885年,铁岭的教会堂建立,当时的位置据民国县志记:“铁岭耶稣教长老会自光绪九年始其会所向在南关南大岭街路北”,也就是后来的南关中学校胡同,今天的银冈路东段道北。
“光绪二十九年丁立美牧师临铁开会教友复兴成立”。丁立美牧师(1871--1936)http://sucimg.itc.cn/sblog/oc5c2dd0229f840be58bc9237c38054b4
是山东胶州人,中国教会二十世纪著名奋兴布道家、基督教学生运动领袖。他数次到铁
岭宣传鼓动,成为了铁岭基督教会重振的转折点。1910年,铁岭的张承权牧师在《奋兴》杂志第3卷第8期撰文《盛京铁岭之奋兴》称:“丁立美牧师自二月初十日至十五日止在铁开会,共集男女教友一百七八十名,均得圣神恩沛。有哭诉已罪者;有病人抬来听道者;官商学各界日来恭听新记名学道者五十七名。特志数句以见奋兴之效果也”。丁立美牧师到铁岭宣教效果极佳,以致于铁岭的基督教信徒增加到了500多人,1917年时信徒更是达到1600多人,但以后信徒数有所减少。
除了传教外,铁岭基督教会还在古城南门外购买土地建了一所医院。医院有“炼瓦造西洋建物三栋”,医疗设备完善,1906年8月6日正式开业。民国四年《铁岭县志》这样记载:“光绪三十二年耶稣教创立医院于南关英人慕大夫为倡始袁大夫继之其治医诊及药料沿中国习俗男女分日诊治皆在上午礼拜日休息第一周医治病伤约百余人全年约医治五千余人院内养病室可容五百人病伤寄居月仅纳膳食费银元三元仍不索医药费成效卓然昭著”。为了吸引民众前来看病。所有来看病的人都只收挂号费,不收医药费,以此吸引人们前来看病。因施舍治病,医院又被叫作“施医院”。免费治疗期间,医院里有专门的传教士向看病候诊的人们传教,在病房中向住院的病人宣讲基督教的教义,病人必须对上帝表现出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施医布教”其实才是他们办医院的真正目的。http://sucimg.itc.cn/sblog/o04786e703e289d83dad8be057d0a1934
(铁岭施医院)
1911年,医院又附设了产科医院,“有英人院长一名医师一名满洲国人药剂师及看护士九名产科有英人女大夫一名满洲国人女医士二名”。(注:1943年伪满铁岭市公署收买施医院作为市公立医院,铁岭解放后,扩建后成为铁岭县医院。)
1913年7月,基督教陶宣教师还专门为教友子弟设立文航男校,分初、高小和中学班,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自立精神及基督教的普及教育,课程有圣教、数学、英语、历史、四书五经等。学校设有寄宿的宿舍,每个月每人收伙食费二元五角。在同一校舍内还建有一所女校--育(萃)英学校,校长刘聘三。
1936年时,教会的负责人是郑世荣,宣教士为汪致和,有会员130名。教会附属福音堂一所,施医院一所,年开销七百余元,收支基本持平。
教会制定章程:“遵照圣经宣传基督教义,顺天命,守国法,结成自助自传为主体”。教徒日常“按时祈祷崇拜上帝并施行讲经至该会内部设施颇有秩序”。
解放后,遵照国家制定的宗教政策,基督教堂保留下来,虽然在文革时期曾经遭
上个世纪末,教堂所在地区进行城市改造,在多方筹资和信徒们的自愿捐助下,在原址上建起了宏伟的新基督教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