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之最应县木塔

(2017-08-27 11:36:47)
              世界之最应县木塔
    前些年来晋北旅游,去了北岳恒山、悬空寺、五台山,却与应县木塔擦肩而过。总是在心里惦记着这座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木塔,想看到它的庐山真面貌。
    应县火车站,每天有四趟列车往返,不知为什么建在旷野中,离应县县城金城镇还有15里地远呢,五元钱,坐公交车进城还算顺利。http://sucimg.itc.cn/sblog/o5e091eff0ad2b1be6a18cfd033088789
http://sucimg.itc.cn/sblog/of9d37793592c31eacf2dea01a99fc4a4
    山西应县,历史悠久,唐朝为应州,大同节度使李国昌筑有城池,今天还能见到古城墙的遗址。http://sucimg.itc.cn/sblog/j797b5cec5f32917a11e5cd53005ed93b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隅的佛宫寺内,老百姓都管它叫应县木塔。它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楼阁式建筑。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资料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共用了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达2600多吨,建筑全部采用斗拱结构,没用一根铁钉,因此也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但木塔如今只开放一层,上面怎样我不知道。http://sucimg.itc.cn/sblog/j86e7542d715eca22ccd165ebbd08dc63
    明成祖朱棣亲题的“峻极神工”和明武宗朱厚照题写的“天下奇观”匾额悬挂在木塔的最高处。http://sucimg.itc.cn/sblog/jcd5edfb806d338c670126a6b33f6249a
   “永镇金城”匾额下是塔门,入塔门,正对一尊木制的高11米的如来佛祖像,端坐在八位力士托举的巨大的莲花台上。http://sucimg.itc.cn/sblog/j07141252a7e3c3ce6d8663e040009d34
http://sucimg.itc.cn/sblog/of56aea56f8aa6e805bcdb8fa326048f1
    莲花台后有一门可出去,后面有庙,呈现前塔后庙的格局。
http://sucimg.itc.cn/sblog/je5e7e77339f60c36f4fbe237dac84e9a
    解说员说,1926年,山西爆发冯阎大战,木塔中弹二百余发。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拾余发炮弹击中,今天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如今的木塔已略有倾斜,凭肉眼也能看出,为了保护木塔,有关部门下了死命令,不允许任何人再登木塔。http://sucimg.itc.cn/sblog/ja3e21172f5d58305935ce074c1ea2d4e
    天刚亮,在塔周边晨练的人就很多了,跳广场舞的、打羽毛球、乒乓球的,还有练书法的,也有诵经祈愿的信徒在塔前绕行做功课,问起来,天天如此。木塔已成了应县人的精神支柱,心灵寄托。http://sucimg.itc.cn/sblog/je0c6ad2330f3563270c02b73ab555738
http://sucimg.itc.cn/sblog/o352e7997ad184045d2764a602c2de1eb
http://sucimg.itc.cn/sblog/j22cc2ce76c1a17db9936ac6e8273b4c5
http://sucimg.itc.cn/sblog/j039892639355d5f9ccbc97b4dba10e95
    应县木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虽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幸运地是至今仍保存完好,让我们今天能来领略华夏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http://sucimg.itc.cn/sblog/j8204809e687554b3b8c5ad1322882008
http://sucimg.itc.cn/sblog/oe2a7f3597900d06479e10ef52092726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同美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