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军马场的孩子们

(2016-03-22 16:42:21)
                   难忘军马场的孩子们
    记得四十多年前走进白银库伦军马场的时候,伴随我的有一台海鸥203照相机。那是我离开东北农村时,用生产队给我的工分结算在沈阳老联营买的,记得是83元钱,基本上花光了我一年的辛苦钱。谁让我从小就喜欢照相呢,念中学时就常用家里的一台上海http://sucimg.itc.cn/sblog/o6de34c44807e84dfcb8df1d95d1e8d5558-2型相机拍着玩。现在,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相机。知道我要去的地方非常闭塞,买相机时又买了不少的显影粉、定影粉、相纸,怕草原没有电,还买了支大脑袋的手电筒以备冲洗照片之用。
    在马场闲暇时,常拿出相机来和战友们一起拍着玩,自己冲卷,自己洗像,成为当时生活中的乐趣。无意中,也为自己留下了马场生活的宝贵记录,今天看到那些老照片才感到它的珍贵,它让我回忆起在马场生活的日日夜夜。
    除了给战友们照像外,有时也拍一些马场的纪实。下面的两张老照片就将马场的孩子摄进了镜头。第一张是在场部基建队南面的家属区摆拍的,我让三个马场的孩子共同牵着一匹大马,让你感受到了这就是草原牧场,人和马是亲密的朋友,虽然三位小朋友当时的年纪只有两三岁,但是一点儿也不害怕,草原上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切。遗憾的是自己洗像时是用的麻面像纸,细节有些不清,放在家里多年,因保管不好有些污渍在上面。http://sucimg.itc.cn/sblog/ob697a3fdb9b76b6bcaf9c64b95236705
    另一张照片也是我在基建队工作时拍的,时间大约是1971年的夏天。在内地生活很少见到边塞的骆驼,而且骆驼能用来拉车更是头一次见。当时心想这样的“奇景”一定要拍下来,将来回到家给亲朋好友也“显摆显摆”。为了效果,拍照时带上了几个旁观的小“观众”入镜。http://sucimg.itc.cn/sblog/ofc90308217fd856d3bbdd12cb1a60a45
    时光荏苒,如今这些孩子们已经步入中年,不知他们现在还好吗?因为是在父辈们的军马场度过自己的童年,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马二代”。2012年7月,战友们重访草原时,我和子明战友在白银库伦牧场的场部大楼见到了王占春副场长。唠起来,知道他是七0年出生的,父亲曾经在基建队工作过。和他谈起曾在马场拍的这两张照片,他十分感兴趣,想看一看,也想帮我认一认都是哪些儿时的伙伴,因为王场长也经常上网,我答应他把照片发上来,并告诉了他我的博客网址,请他看看,或许有他也说不定呢。http://sucimg.itc.cn/sblog/o4c87211cc731afb164d63a728dd9229f
    时间久了,照片难免发黄陈旧,但它充满了马场的内地知青对草原,对马场,对马场孩子们深厚的爱恋和欢,而这份情感始终在我们的心中珍藏了四十多年。
    今天,军马场的孩子们已经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事业有成。听说他们撰写成长经历的回忆录也正在书写之中。让我们这些曾经将青春献给草原、献给军马事业的老知青倍感高兴。衷心祝愿文集早日出版!祝福马二代辉煌的今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