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
有时候病痛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止痛药对我们重新返回正常生活工作和情绪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理会病痛的根本治疗(对因),后果有时候是不堪设想的。(请见下文)
对因、对症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不要贪图方便简单而误事哦,通常发现的时候可就已经太晚了。
本人在临床上看到的因为长期服用止痛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情况,虽然没有下文中2/3那么高(其数据有待核实!),但一旦发现,真是没有任何办法。
言下之意,比方慢性间质性肾炎本来就基本是不可逆的过程了。即便停用止痛药,也无法挽救对肾脏已经发生的损害了。
另外一个重点:人体从医学角度讲,很多时候是非常有“忍耐性”的:即我们的脏器在被损害之初,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感觉或者症状,如一个肺、一个肾都能维持正常机能的需求了;但当我们发现端倪了,如肾脏功能不全早期,或者呼吸功能衰竭早期时,已经是走下坡路,难以逆转了。
所以,切记:
1) 对因治疗第一,对症治疗第二。
2)不要挑战身体的极限,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善待自己的身体,才能享受生活,怀着侥幸心理欺负自己的身体是危险的;等问题出现时,通常就晚了。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疼痛时,常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止痛药物。但并不清楚止疼药物的具体作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止痛药,是很“讲究”的。
合理使用止痛药,可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止痛药大体可分三类:
一、解热止痛抗炎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扑热息痛等,止痛作用比较弱,虽没有成瘾性,但如果用法不当,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使用范围广泛,临床报告的止痛药不良反应主要是这一类药物造成的。
二、中枢性止痛药。以曲马多为代表,是人工合成的中枢性止痛药,其止痛机制与阿片类药不完全相同,故列为非麻醉性止痛药。曲马多的止痛作用较弱,为吗啡的十分之一。主要用于中等程度的各种急性疼痛及手术后疼痛等。
三、麻醉性止痛药。以吗啡、杜冷丁等阿片类药为代表。这类药物止痛作用很强,但反复使用会成瘾。国家对这类药物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随便使用。
德国明斯特大学的调查表明,滥用止痛剂能引起肾脏病。
明斯特大学的利宋教授说:在原联邦德国中,肾脏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滥用药物引起的,尤其是妇女,偶感头痛或身体不适便服用止痛剂,因此便埋下了祸根。他还说,长期服用止痛剂使体内不能再制造出输送氧气所需要的足够的血红蛋白,进而便出现肾病以至肾功能衰竭。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公共卫生保健中心下属的波士顿Brigham女子医院用4年的时间对16031名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为65岁的男性自愿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给志愿者每周服用布洛芬和萘普生频率超过6~7次,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比不服用者增加了38%;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则比不服用者分别增加了34%和26%。
AHA(美国心脏学会)在美国新一期《循环》杂志上公布的指南中提出:目前已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止痛药与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心脑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有心脏病或有明确患心脏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持续服用止痛药1年以上,将增加6%的死亡率。
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Steven
Nissen警告说: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始终存在,对部分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弊”有可能大于“利”。所以AHA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止痛,不应该首选药物治疗。尽可能降低患者因服用药物而导致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相关专家还提出,临床医生必须尽可能地限制患者的用药剂量和频率,倘若必须服用药物来缓解各种急性或慢性疼痛,医生必须向患者交待明白,阐明这些止痛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后果。慢性疼痛的患者也应该注意首先选择非药物治疗,诸如运动、找朋友。
止痛剂是一般家庭中的常备药,常常不经过医生指导便自己服用,因此需要掌握上述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