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着电脑呆坐了半天,都快成雕塑了,但思绪却天马行空地不知跑到哪了.一个手机短信又把我拽了回来,"天气预报:明天北京n天气"可能您会问天气预报主持人还用定天气预报短信啊?是啊,听起来显得有点不职业哈?其实不避讳的说,虽然我们做天气预报,但不上班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如果不特意看天气预报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情况.就像这个月9号傍晚北京的那场比较大的雷雨-我们叫强对流天气,对之我就毫无准备,正是因为我不值班.相信没带伞的兄弟姐妹们都被大雨绊住了回家或赴约的脚步.据说雨最大的时候什么雨伞\雨披统统不济于事.大雨打乱了很多计划,但同时也一定会制造很多故事...这让我想起了7年前的夏天,也是六月,雨也是这么大,我的人生就在那天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1年参加完全国成人高考之后的我漂在北京等待命运的安排.,可以说闲得冒油,穷得掉渣.临时蹭同学徐娜爸爸的朋友家的空房子一起住,在北京西南角的一个极其闭塞的社区.那里网站找不到一家,到北京市区需要周折2个小时以上,
房子里没有电视\没有淋浴\没有煤气,一台空调还经常罢工.一本破旧的读者合订本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床上看完了,马桶上看;马桶上看完了,床上看,两点一线的闺居生活.而最让我感到纳闷的是,每每我走上街道的时候,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毛蛋聚会”,在道路两旁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蔚为壮观.也许是因为我对毛蛋从来提不起兴趣?对这样的景观,我总是报以费解的目光。但那里的人们的确是不分男女老少,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都要摆设这毛蛋盛宴,乐此不疲.可见一个社会风气的力量.庆幸的是那时闲散的我并没有被同化.
早晨我不舍的目送徐娜上班(徐娜是我沈师的同学毕业后一直在地方电视台,那年正好中央10套开播从地方吸纳了很多人),傍晚翘首等待徐娜下班,等待食物,等待了解外面的讯息。
具体是哪一天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焦灼的阳光毫无遮拦的炙烤着六月的北京,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醒了麻木的人们,社区的街道旁不见了”毛蛋大军”,污浊而沉闷的空气忽然变得凉爽而清透.欣喜之余,我正担心早晨没有带雨伞出门的徐娜,这个时候门响了,只见淋成落汤鸡的徐娜推开门,就一脸的高兴毫无沮丧之感,笑嘻嘻冲我走过来,我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一张还在滴水的<中国广播电视报>被她湿乎乎的拍在我的胸口.我隐隐约约的在湿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中国气象局华风声像技术中心招聘”的广告
.当时的中国气象局华风声像技术中心就是如今我工作的地方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北京西南角的那个社区,或者说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那段日子.虽然我再也没有去过那里,其实也早已说不清地址和小区名字,只因它和那段日子已一起化为一种符号嵌在我生命的记忆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