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济南】佛慧山踏雪


标签:
旅游佛慧山 |
佛慧山踏雪
济南多山,但是大多不超过1000米。本周“三人行”说要在济南走一段“悬路”,我哑然失笑。济南的山大多比较平缓,稍有峭拔突兀险峰,还能有多么“悬”,是不是有点夸张啊,呵呵,也难怪,弄点轰动效应赚人眼球?!一时间群内鼎沸,人皆趋之。可周一的一场中雪,吓退了不少人,不少人临阵退却。我也曾犹豫,可朋友的鼓励和群主的解释,让我又增添了一点信心,那好,不走悬路在山中踏雪也是别有情趣的,那就去呗!http://s16/mw690/001wdQMJzy6Xr8hJkJx3f&690
活动的起始点设在开元牌坊处,没想到各地的驴友集合在一起有百余人,一路人马浩浩荡荡的,还真有点壮观。从牌坊左侧上山,初时在山阳面沿着小路上行,山中的雪化了不少,路还比较好走。可是,左转右转,不一会到了背阴处,雪渐渐地多了起来,小路上人迹罕至,林中的雪还没有融化。气温虽然很低,但无风,走在松软的雪路上,听着咯吱咯吱的踏雪声,近观远眺山中雪景,的确令人神清气http://s3/mw690/001wdQMJzy6Xr8yiEvM22&690
爽,倒是清新的空气,让我心旷神怡,我庆幸自己今天的选择,感觉身轻如燕,但不能快步如飞,因小路上的雪,没有完全融化,有的地方结了一层薄冰,还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水帘洞是友友们接触的第一个看点,说是水帘洞,就是一处挺大的洞口,洞的檐口向外突出着,相信下雨的时候雨帘一定非常漂亮。接着向前走,不一会就到了第二个看点---葫芦洞,据老驴介绍,该洞口外小内大,约有十五米深,以前天气好的时候友友们可以利用绳子速降到洞底,底部是钟乳石结构,据说非常的漂亮。下雪洞口比较滑,为了显示到此一游,只好离着洞口远远地拍照留念。就在这个洞口处,继续上行,可是必须上拉下托才能上去,有的友友力量小,http://s15/mw690/001wdQMJzy6Xr8sxUyW4e&690
只好用力上爬,衣服也弄脏了,脸上的妆容也花了,费了不少劲才上去。沿着山中的小路走了不久,就到了一处有台阶的地方,老驴伸手一指,看,大佛头就在那里!紧走几步,或许是石头台阶人来往比较多,雪大都化了。登上山顶处,大佛头就矗立在一处石壁山上。据当地的驴友介绍,此山名叫“佛慧山”,佛慧山峰北侧壁上,依山崖建有一座巨大券拱门的佛龛,额书“大雄宝殿”四字,佛龛之内就是闻名齐鲁的“大佛头”
——佛祖释迦牟尼如来塑像,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http://s15/mw690/001wdQMJzy6Xr9GDpVkce&690
开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佛沿山崖整石刻就,造型丰满,雄伟壮观,头上梳着肉髻,法相庄严。外面用条石建了个洞,用以保护大佛头,使其免受风吹雨打、寒霜酷雪侵袭之苦。我仔细往里看了看,只见大佛头前香案上,插满了高低不同、粗细不一的各色香烛,香烛上空,缕缕青烟,袅袅升起,盘旋回环,久久不肯散去,四周弥漫着细细的芳香。而在烟雾弥漫的空间里,有一个硕大的镏金佛头,静静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眼前作揖膜拜的香客。据说,明万历年间,济南知府平康裕在山上建巨大石柱,状似橛子。古人讲究风水,认为济南城地下多水,像一http://s16/mw690/001wdQMJzy6XranzoLl2f&690
条浮在水上的船,所以就在遥望济南的佛慧山上立起巨柱,做为系“船”的石桩,免得济南城被水冲走。这些都是往事,不知真假,权作一笑。稍事休息,友友们下行沿左侧背阴山路前行,一侧是山体,一侧是悬崖,让人不觉有点惊悚。行至中途,老驴介绍说有一条“悬路”可直通山顶。抬头一看,几个年轻人跃跃欲试,缘着绳索攀援而上,我等胆小,绝不冒险,何况山体雪后湿滑,老胳膊老腿经不起折http://s15/mw690/001wdQMJzy6XrawP48C8e&690腾。继续前行,不一会就到了一处垭口,友友们称之为“黑风口”,不知道此处敞亮处为何得了这么个惊悚的名字。
或许是因风向的缘故,风被前面的山体挡住,在这么一个垭口,却没了一丝丝凉风。坐下休息,此时,看到群主我突然想笑,呵呵,说是“悬路”,真是有点危言耸听,看来有点言过其实啊!吃饭,饭罢,拍集体照。当地的东方群主告诉大家,下午的路不太好走,希望大家注意点。对此,我付之一笑,不过如此,如此而而!
于是,我们又出发了。刚踏上路,我便感觉还是东方群主提醒的对,此时中午http://s2/mw690/001wdQMJzy6XrbIlCg171&690
时分,积雪已化,更兼小道崎岖,以致山路泞泥路滑,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前行。走不多远,就至一处峭壁,此时向前已没有了路,下面就是山涧,看起来极度危险。可是天无绝人之路,这里的路就是横在这个峭壁拐角一根细细的约有两米多长的木棍,上面湿滑且颤颤乎乎的,而可以抓扶的就是一根绑着的干枯的木藤,来到此处,有不少友友已经吓得变了脸色。开弓没有回头箭,况且大队人马已经堵塞,只http://s12/mw690/001wdQMJzy6XrbPpGD96b&690
好硬着头皮惊叫着过去。走不多远,好似迷了路,已经看不到前面友友的踪迹,只好披荆斩棘在林中穿行,生生的找出一条路来。抬头向上望,山顶一个凉亭。紧走几步,定睛一看,原来是“望佛亭”,原称“聚仙台”。上有楹联一幅,上联是:齐烟九点千佛一山泉城自在画中秀,下联是:舜地千秋河风万里梦想更于心底飞。楹联上没有落款,不知道是哪个名家的手笔。站在亭上一望,山上的雪还没有化完,依然有点莽莽苍苍的感觉,可惜山间有雾,要不晴天周围景色肯定会一览无余。
稍微休息了一下,接着从望佛亭前方不远处,跨过栏杆,从一个很陡的山沟中http://s10/mw690/001wdQMJzy6XrbURmSB49&690
下行,真可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哦,因为太陡,以至于有不少友友连滚带爬弄得身上满是泥污,摔了好几个骨碌子。山上的积雪踩不结实,很松散,成了雪粒子,随着一声声的尖叫,我也几个闪失差点滑下去,身边的树基本不敢扶,树上全是棘针,稍不看好就会扎破手,想拽着身边的干草枝吧,没几个能拽住的,咔吧咔吧断了,
http://s12/mw690/001wdQMJzy6Xrc4icHx2b&690
http://s15/mw690/001wdQMJzy6Xrc729Ay1e&690
处处危险。下到山腰的一条小道,沿着小道在山中穿行,小道上藤蔓纵横,背着包极易难走,有事只得蹲下前行,更何况小路非常陡,大致有70º仰角,脚下湿滑无根,简直就是往前挪,走出一步,都要费不少劲。这样的路大致走了一个半小时,前面有道了一处“悬路”:峭壁是一个负角,脚下只能站三分之二的地儿,长约四五米,头顶峭壁光滑,几乎没有可以抓的地方,看到这里,友友们只吓得散了魂魄。是走还是不走,没办法,只能往前走,大气不敢喘,肚子紧紧地贴在崖壁上,http://s12/mw690/001wdQMJzy6XrcdLxxxbb&690
http://s16/mw690/001wdQMJzy6XrcizdQraf&690
慢慢的向一侧挪动,还好,有老驴在哪里现场指导,总算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可是,这一遭直惊得友友面面相觑,魂飞魄散。后边的路有些难走,但是不似先前的路,加快脚步,不一会就又回到了黑风口,原来我们是在山腰处转了一个来回罢了,唉,我以为下午的路可以轻松走过,可不想路途经历的这么多惊险。
原来初定的还要去黄石崖,可是时间不允许了,只好下山。下山的时候想从开元寺过去,可惜开元寺正在维修,只好作罢。我们便绕过开元寺遗址,沿着寺前的
http://s6/mw690/001wdQMJzy6XrcBdOtv95&690
公路一直前行。过了揽胜轩,来到进开元寺景区的石牌坊前。牌坊上朝南的一侧刻着一副对联:“径满松荫云润地,峰多禅迹法弥天”横批:“青峦洗心”;朝北的一侧则又刻着一幅对联:“梵音远逝青山无语松韵近,胜迹留踪芳草有情柳烟轻”横批:“开元遗韵”。这两副对联,写得那么的恰倒好处,将情、景,还有我的心,似乎可以紧紧地连在一起。http://s9/mw690/001wdQMJzy6XrcMy4pGf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