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小陆/撰文
绘本阅读:月亮的味道
和往常一样,在计划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前两天,自己把这本书又先读了两遍。再次读完时,不禁莞尔: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一样圆啊!——因为想起了题材选择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传统故事“猴子捞月亮”,又想起了在情节设置中不约而同均以人物纷纷登场、最终又以耗子的出现大功告成的经典故事“拔萝卜”。会心一笑之余,止不住那种现下就要和孩子一齐看、一齐分享这本书的愿望:孩子们会在书里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在一间教室里,一本书在敞开自己的心扉时,相遇的是一个个不同的灵魂。于是,说不准在某个片段、某一时刻,碰撞出绚烂多样的火花!因此,讲述前常常把自己的感受抛到一边,不让自己潜意识中的“倾向性主导”羁绊了孩子自由多样的感受。而当我将书翻开、讲述、观察、聆听、回应……后,孩子们那种丰富多样的体验和自由不羁的表达,常常让自己的感受在“情不自禁”中与孩子的感受一道汇入情感与理智发展的那条奔流不息的小河……
一切,自然而然。
有时候,我是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毕竟,我作为一个成人阅读、理解的感受与孩子是有差异的。然而,遥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个孩子某个时刻无意中触及到这种经验、体悟到类似感受;又或是不久的几周、几个月后,和孩子们复又阅读到这本书时,聊到此处、深入交流……心下,就有了止不住的欢喜。
阅读,是超功利的。
带着期待,带着欢喜,和孩子一起走进阅读,享受阅读。相信,每一次,都有收获。
一、阅读前的谈话:月亮的故事,你知道吗?
在准备新绘本阅读的前两天,我就开始了阅读前的热身运动:谈话——“月亮的故事,你知道吗?”。考虑到展开后的谈话内容可能会与绘本中的故事内容重叠而让孩子在绘本欣赏时间段中有不必要的激动、又担心因为谈话而划分原本短暂的绘本阅读时间,因此,谈话的时间特意提前了。
(1)、我们已经听过很多故事了,过两天,我们要听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月亮会有什么故事呢?你知道吗?(又是寂静。但是,我已经习惯了静静的等待。那种一问即答“应激”性质的快速反应我并不欣赏,孩子们思考中的缓慢其实是喻示着我:他们是认真的,他们在慢慢的从记忆中捕捉、从经验中提取、在思考中进行尽己可能的深加工……我不能催促,也从不催促。)
终于,有了:
月亮圆的时候,有吃圆子的故事。另一幼儿补充:还有吃月饼的故事!——对,这是中国的月亮的故事,和古诗、毛笔字一样,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我在走,月亮也跟着我走呢!——好奇妙呀!里面一定又什么秘密哟!
小河里有时候有月亮的影子。——嗯,老师也看到过的!
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不圆,是弯弯的呢!——还有时候天上没有月亮呢!你们感觉到了吗?——下雨天!嗯,还有的时候不下雨也没有月亮的!
对于孩子的回答,我总是极其认真的回应,不只是单纯的表扬肯定。对于孩子而言,成人郑重其事的态度(或聆听或回应)是对孩子认真思考的最大褒奖呢。
(2)月亮还有什么故事呢?如果你知道了什么新的月亮的故事和事情别忘了告诉我们大家呀!!!
一个故事顺畅、通透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端赖于背景知识(语言词汇、科学经验等)的支撑。离开了前者,在阅读过程中免不了因为局部的障碍“咯噔”一下:故事的体验、感受在此形成断层,停滞不前。因而,这种谈话,也为绘本阅读作了及时的经验铺垫和积极的情绪导向。
二、阅读中的感受:《月亮的味道》,你喜欢吗?
1、因为期待,月亮的味道更为“诱人”
前一天,就有小朋友问我:老师,你说过要讲月亮的故事的呢?我笑笑说:还没到时间呢!!
今天,当自己从笔记本电脑包中掏出书来时,眼尖的小朋友立刻义务做起了宣传员:要讲月亮的故事啦!快点,快点收玩具!!
2、因为漫谈,月亮的味道更加“丰富”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时间终于到了。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故事的题目:月亮的味道。文/图:瑞士 麦克·格雷涅茨; 翻译:漪然 彭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讲到此处,听到底下有细碎的窃窃私语:
啊,瑞士?
什么瑞士!是国家吗?
嘻嘻,瑞士糖 ……
我停了下来说:是呀,就是瑞士糖的那个瑞士。和美国、日本一样,瑞士也是一个外国国家。“月亮的味道”这个故事就是瑞士这个国家的麦克·格雷涅茨写的。
(2)画面翻卷过来,八开大:黑色的背景,一轮圆月。黄褐色的沙滩上,八九双亮闪闪的眼睛。
——小动物的眼睛!他们在看月亮!
——他们想吃月亮,想着月亮的味道!!
——这么晚了,它们已经吃了晚饭了,还好吃呀……
我微笑着朝孩子们颔首,就着孩子的猜想开始了阅读的脚步。
3、因为沉静和约束,月亮的味道更是纯净和浓郁
画面一页一页继续翻下去了……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
看着,看着,孩子们发现了左右页面之间的关系:一面是整幅的画面,另一面则是相应的故事文字及喻示情节发展的动物肖像提示。于是,几乎是迫不及待的,一个、一组,继而是一群孩子们……总在我平静投入的讲述中打断我:马上就是长颈鹿!……我知道了!后面就是斑马!……
于是,讲述就此打住:
孩子们,你们的眼睛真厉害!是的,图画中有许多的秘密。可是,只顾了激动的叫起来,那么故事里其他的秘密呢?图画中其他的秘密呢?在你们激动的叫声中悄悄的溜走了。把你听到的感觉到美妙的、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轻轻的放在心里,认真听认真看,最后再慢慢的讲给大家听,好吗?
…………
故事讲完了。我问孩子们,“月亮的味道”怎么样?
(1)月亮的味道象薯片,“咔嚓”的声音、还有样子也是!
——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2)好玩哩!——哪里好玩?——你看哉,他们排队,都是一个这样、一个那样的!——孩子察觉到了构图中的动物们叠加时头尾交错的叠加特征呢。
(3)奇怪!——怎么奇怪?——你说,乌龟怎么会吃得消这么多的人的?——早有小朋友帮助我解答了:乌龟壳可硬了!
那狮子怎么不吃猴子?
孩子们的回应:
——因为大象在那里,狮子不敢!
——因为狮子不知道月亮的味道,它们现在想尝月亮的味道!
——狮子一动,大家就要掉下来了!
——它们已经吃饱了晚饭了呀!
(4)月亮的味道是假的!月亮挂在天上的,吃不到的!!
孩子们的回应:
——这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嘛!!
最后,我说:是的,这是一个好玩的、奇妙的故事。可是,老师觉得最奇妙的是小朋友安静地听、认真的看,竟然发现了故事里许多好玩的、奇妙的地方,而且还能提出很有趣又有道理的想法。真了不起!
孩子们静静的听着,静之中又有抑制住的激动和骄傲。
(5)老师,这个故事你能再讲一遍吗?月亮的味道真好!
能啊!我又开始讲了下去……
书中的曼妙是一遍遍回味出来的:一个故事,正如一次美妙的旅行。那些引人入胜处的风景、那些未曾顾及的遗憾,常常在这种故地重游的反复中一一捕捉和体会。书中的曼妙也是一次次交流出来的:一语道出自己感受的强烈共鸣,意见缤纷时的聆听共享,针锋相对时的辩论驳斥,无一不在拓宽孩子视角的同时又敏锐了孩子的触角。我又怎能拒绝这种内心的渴盼?借着书,我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到我的孩子们呀!
三、阅读延伸——月亮的故事,还有很多……
第二遍又讲完了。
当着孩子们的面儿,我从电视机的柜子里拿出了小朋友带的关于月亮的绘本故事《爸爸,你能给我月亮吗?》(东方娃娃绘本版,2008年6月)、《月亮狗》(阅读阅美绘本系列),告诉孩子:其实,月亮的故事还有很多。——说到这里,周循齐激动的说:我知道,还有“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我说:是呀!如果以后大家收集到了好听的月亮的故事别忘带来(我举了举手里的书),我们放在小书架上一起看,一起讲!
——好!!
几天后,在班级的书架上,陆陆续续的又添置了《晚安!月亮》、《猴子捞月亮》、《月亮,你好吗?》、《月亮,生日快乐》……的读本。
真好!
本着享受阅读的目的,以一本书为媒介,引导孩子循着某种轨迹查询和阅读更多、更丰富的相关主题的书籍,在这种有意识的寻找(书店的翻阅、网络上的查找)和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阅读经验从此书迁移到了彼书,孩子的知识背景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开阔,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这种筛选和查找中也得到了锻炼。
而对于一个老师而言,一本新书的投放和相关内容的几册绘本在图书区角的投放比较起来,无论是对于书的管理、还是对于孩子的指导,都更加从容、高效啊。
附:故事
月亮的味 道
(瑞士)麦克·格雷涅茨 文/图漪然 彭懿/ 翻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
爬到山顶上,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海龟叫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身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
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
长颈鹿叫来了斑马。“斑马,你跳到我的背上,就会更近了!”月亮觉得好玩,又轻轻地往上一跳。斑马努力伸长了身子,可还是够不着。
斑马叫来了狮子。“狮子,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
动物们还是够不着月亮,大家叫来了狐狸。“狐狸,你跳到我的背上,肯定能成功!”狮子说。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的跳高了一点。眼看就摸到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让它们够不着。狐狸叫来了猴子。“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地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啦,可还是够不着。
猴子叫来了老鼠。“老鼠,快爬到我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
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然后爬到大象的身上、长颈鹿的身上、斑马的身上、狮子的身上、狐狸的身上、猴子的身上,然后……“咔嚓!”它咬下了一片月亮。
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有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