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口诀表”发现多多 惊喜无限(夏日菡萏)
(2009-10-21 22:04:04)
标签:
杂谈 |
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让孩子们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简洁的方法,我设计了有趣的乘法口诀这一活动。
孩子们的发现令听课的老师们震惊,也令我感到惊讶。我深深地感到,只要充分信任孩子,给他一个舞台,就可以给你无限的惊喜。
一、小研究的设计
表一:小研究:1——6的乘法口诀整理
1、请把上面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一共有(
2、仔细观察乘法口诀表,谈谈我的发现。
横着看,我发现
竖着看,我发现:
斜着看,我发现:
这是我上1——6的口诀整理的“前置性小研究”。当时因为担心孩子们不会有序观察表格,无从发现规律,导致无法交流,所以设计的小研究就比较保守一些。事实证明,孩子们在交流1——6的口诀整理发现了很多我没有预想到的秘密。所以,我就在设计这次小研究时大胆放手,不限制他们怎样观察,事实上,孩子们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已经会有序地观察表格了。开放的小研究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表中的所有口诀,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敏。
表二:小研究:有趣的乘法口诀表
1、仔细观察乘法口诀表,谈谈我的发现。
2、请把上面的乘法口诀表补充完整。一共有(
3、你认为哪句口诀较难记,请写下来:
二、小组交流
以前的小研究总是让孩子们写下来。可是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写字时候遇到了困难,心里明白,却无法用有限的文字记录下来。于是,改变策论,降低要求,涂涂画画做记号,自己能说明白就可以。在交流的时候还可以修改,孩子们很乐意这一要求。
三、班级汇报和老师帮有机融合
采取班级汇报和老师帮随机相结合的形式,老师根据孩子的汇报,灵活点拨。
汇报时,我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要求孩子们不必照着小研究读,说出道理来就可。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就要认真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小组。这节课孩子们的很多发现出乎我的预料。不加限制孩子的思维,小组汇报像是“抛砖引玉”,接下来的“个别补充”更精彩。
“我发现了……”,“我还有补充……”……学生在老师、同学的引导启发下有序地观察,横看、竖看、斜看,寻找口诀的排列规律,发现积的内在联系,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小秘密”,进而帮助记忆乘法口诀,培养探究能力,也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了口诀的“趣味性”。
尤其是汇报“一共有多少句口诀”,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巧妙极了。事前我也没有把所有的孩子的小研究看一遍,没想到孩子们会越想思维越活跃。因为当时研究1——6的口诀有多少句时,孩子们已经尝试了不同的算法,我还担心孩子们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可是事实证明,孩子们再次给了我惊喜。下课后,我仔细看了孩子们的小研究,有的孩子还标明了记号,画的有条有理。
“我觉得难记的口诀”——孩子们也毫不保留地说出自己的好方法。这一个小问题的设计的意图是想加深孩子对生疏口诀的记忆,并且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孩子们说的欲望很强。已近下课孩子们还有很多发现想表达。“我们班有7个宿舍,每个宿舍6个人,我们班有六七四十二个人”;一个风扇3片扇叶,我们教室友6个电扇,共有三六十八片扇叶;一个年级有5个数学老师,低段有三五十五个数学老师,全校有五六三十个数学老师;我们班有9个电视频道,8、9、10这三个班共三九二十七个频道;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只螃蟹八条腿……孙悟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在炼丹炉里关了七七四十九天……
五、谈收获,评一评。孩子们说出来自己的收获,“我学会了……”‘“通过这节课,我更加熟练了……”并能对自己、自己小组、其他小组、别人进行较正确的评价。
孩子们的表现我非常满意,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表现真是无可挑剔了。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时间把握还需调整,有点前松后紧;对学生的点拨还需要及时到位。练习的设计若趣味性更强一些就更好了。
总之,“有趣的乘法口诀”在于发现口诀带来的“数学之美”——条理、规律、多变、严密等。“我的发现”孩子们确实发现了很多,要把“我的发现”让其他的孩子转述或复述,加深理解,彻底消化,把“发现”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把“发现”放大;要及时处理好“探究”与“梳理”的关系。
在同事们的鼓励和专家的引领下,我相信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多读书,多钻研,多思考,多交流,认真“小研究”,就会“发现”多多,惊喜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