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中的吉林
采薇人/文
接连的多场强降雨,让今年仲夏中的吉林省不堪重负。山洪暴发,江河溢流,几乎所有的大小水库水位超限告急,不得不开闸泄洪。肆虐的洪水越过江堤,淹没了庄稼,冲毁了房屋和桥梁、路基。原本秀美的长白山脉和松江平原,竟成了汪洋泽国,大半个吉林被浸在泥水中呻吟哭泣。
永吉县告急、白山市告急、通化市告急、临江市告急,磐石、桦甸、伊通、辉南、敦化、安图等市县告急;丰满水电站告急、浑江告急、鸭绿江告急、九台市大堤告急、饮马河下游告急、松花江流域告急;桦甸市大河水库溃坝,下游5个村庄被毁,永吉县多个乡镇被淹,灾情严重;第二松花江下游干流全线超警,多处堤段出现险情……各级领导干部党政一把手的身影在抗灾一线闪动;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出现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风雨中飘扬着鲜红的党旗和军旗,它们与那橙红色的救生衣组成了一道生命的彩虹,被称为让人赞誉敬仰的最美色彩——“吉林红”。
在灾情最重的永吉县,为了解救被困的群众,冲锋舟上的两名子弟兵不幸被洪水打翻,落水牺牲。其中一位牺牲的战士刘磊,刚刚入伍8个月,队伍开赴抗洪一线时,他强烈要求上冲锋舟参加救援突击队。他在与父亲的最后一次通话中说到:“爸,我去抗洪了,我绝不会给家里丢脸!”为了把冲入松花江中的七千余只有毒化工原料桶拦截在吉林省境内并全部打捞出来,率兵架设浮桥的解放军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在洪水突涨,牵引船和浮桥被激流卷向大坝闸口的高危时刻,果断命令战士解开牵引绳索,战士们安全了,船只设备保住了,他却被激流吸入泄洪渠壮烈牺牲。抗洪6天没有好好休息的52岁老民警辛德臣,在连续往返三个村子,转移灾民,背送老人和发放救灾物资时,由于过度劳累,突然昏迷,呼吸骤停。村民们为挽救这位好民警的生命,与死神争夺时间,纷纷抢着趟水抬送。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金基文,随队第一批挺进灾区,面对汹涌肆虐的洪水,他登上了第一只冲锋舟和战友们去侦察水情,几次落水险些牺牲。在洪水中奋战9个昼夜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脚早已骨折,竟忍着疼痛,硬是趟出了营救被困群众的生命线。
大灾面前有大爱。人们面对灾难,用大爱编织着大水冲不垮的坚强。无情的洪水如猛兽般吞噬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也见证着友爱无私的人性。德惠市姚家村八社农民姜进忠看到江堤有险情,主动带着自己家的两台翻斗车和一台铲车,到邻近的九社去无偿帮助修固松花江大堤。九社的群众说,要是没有他,大水来时,我们的家早就没了。于洪江,吉林永吉县口前镇官马村四社的34岁普通农民,7月28日早上4点30分,当听说上游的朝阳水库大泄洪的消息,立即开着自家的拖拉机随村党支部书记赶往三社去转移群众。他往返8次,救出了120多名群众。第9次,当他载着最后一车13人转移时,拖拉机被巨大的洪水掀翻,好人于洪江不幸遇难。在敦化市大蒲柴河镇小蒲柴河村,洪水来袭时,一位战士在齐腰深的水中不顾自身安危,连续救出16名群众,自己险些被洪水吞没。灾后,人们四处打听这位圆脸、小个的战士,终于知道了他是延边州公安消防支队敦化中队的指导员李占伟。
令人震撼的是吉林人在遭遇大灾时的镇定从容。当洪水来临时,住在平房内的61岁退休工人万秀江夫妇赶忙把家里的电器往高处搬。再转身出门,大水已经堵住房门,推都推不开了。他们掰断窗户上的钢条,爬上了房顶,并将邻家夫妻也拉了上来。然而大水继续上涨,人在浪中已很难坚持。他们决定自救,于是夫妻双双下水。不会游泳的妻子抱着丈夫在水中挣扎,一个漩涡将他们卷入水底,再出来时两人已经分散了。喝了不少泥汤的万秀江在绝望中抓住了从楼内窗户伸出来施救的长杆,他得救了。救他的人叫卢续,卢续从洪水发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家里把身子探出窗外救人。有一对父子被水冲了过来,可是无法抓到他伸出的杆子,那位孩子的父亲被大水冲走的时候,仍然不忘大声喊道:“谢谢!”卢续在救出万秀江之后,发现一位落水的老太太漂了过来,事后得知,这位老太太,就是前一刻遇救的万秀江的妻子刘凤兰。他大声呼喊着,并伸出测量尺让刘凤兰抓住,刘凤兰用手碰了一下测量尺,却再也没有一丁点儿力气抓住这生命之杆。一个漩涡淹没了刘凤兰的身影,就在她失去生命的那一刻,她回头朝着施救者深情地望了一眼,在失望的同时,绽露出一丝感谢的微笑。就是这最后的微笑让卢续关起房门失声痛哭,这微笑也让我们看到了吉林人面对灾难和死亡时的淡定从容。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吉县的一对盲人夫妻31岁的田立亭和29岁的李玲玲,被突然涌来的洪水堵住了房门,在万般无奈下,他们用一根链子缠在身上,把两个脆弱的生命紧紧地锁在一起。水越涨越深,妻子哭着对丈夫说:“来生我还做你的妻子……”幸好三楼不曾相识的邻居伸手施援,硬是拽开了窗上的护栏,将这对盲人夫妻救到楼上。为了避险,吉林省各地组织了灾民大转移,许多安全地点的家庭,敞开门户热情接纳。农安县小城子乡菜园子村赵元河家院子大、房子比较多,一下子就接待了16户灾民68口人。老赵夫妇买来10袋大米和鲜肉活鱼,列出食谱,支起5口大锅,大家一起忙活,素未平生的16户人家,成了心心相印、患难与共、团结和睦的一家人。
洪水考验着整个国家,整个吉林,考验着每个乡村,每座城市。通化,这座以生产葡萄酒和钢铁闻名于世的城市,洪水不但冲垮了铁路桥梁,也冲毁了提供市区自来水的四条主管道,使全市33万居民陷入困境。全市军民总动员,他们一面用消防车拉水和展开互助互救,一面昼夜奋战加紧临时管道施工,经过95个小时的艰苦努力,通化市市长田玉林在8月4日上午终于按下了通化净水厂进水按钮,清水如一股甘泉,缓缓注入每个市民焦渴的家中和期望的心田。与通化相似,临江市由于自来水主管道被冲毁,整座城市停水也已超过4天,政府设立了20多个供水点,在组织抢修管道的同时不分昼夜地确保全市人民用上纯净水。解放战争时期曾以“四保临江”闻名的这座英雄城市,在水灾面前仍然不失英雄本色。
“房子倒了,人不能倒下!”这是吉林人的宣言。各地一面继续抽调人力,调运物资,加固堤防,处置隐患,做好进一步防大汛、抗大洪的全面准备;一面发动群众,军民携手,打通国、省公路干线,清除淤泥,收拾断壁残垣,恢复水电、交通、通讯等公用基础设施,着手重建家园。卫生部门派出医疗和防疫队伍加紧灾后防疫,省水利厅派出76个专家组,分赴全省各地指导抗洪抢险。有关部门组织捐款捐物,运送赈灾物资,妥善安置灾民,出台救灾政策,切保灾后百姓的正常生活。
在永吉县四中灾民安置点上,活跃着一支由孩子们自愿组成的自愿者团队,40多人中,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4岁,他们帮助灾民登记,送饭送物资,抗大米磨破了稚嫩的肩膀也不吭一声。张琳琳是永吉县七中的学生,九月份开学就升初三了,她的父母5年前被车祸夺去了生命,之后她跟着爷爷生活,经济来源就靠爷爷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洪水来袭的那天早上,爷爷喊醒了琳琳,带上她一起逃生。洪水没腰了,爷爷把她推上一个能逃生的水泥平台,又回去救大黄狗,自己却再也没有出来。在告别了爷爷遗体后,居住在安置点的琳琳主动参加了自愿者团队,帮助赈灾工作人员不断地抬送矿泉水和其他救灾物资。琳琳说,和她相依为命的爷爷走了,她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同样受灾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眼瞅着就要立秋了,这场洪涝灾害,造成了吉林省大面积农作物绝收,房倒屋塌,损失巨大。截止今日,吉林省受灾人口484.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1.1万人,倒塌房屋8.99万间,损坏房屋30.1万间,死亡78人,失踪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1.62亿元。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另一轮强降雨即将来临。作为全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吉林面临着应对洪涝的再次发生、科学组织抗洪救灾、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巨大考验。相信吉林,如同相信我们的国家。大灾面前不低头,大灾之后有大干,一个拥有2700万人口、美丽富饶的吉林,会再次屹立在祖国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之上。
2010.08.04
长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