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2009-06-11 10:10:25)
标签:

散文

六和塔

千年古韵

钱江大潮

六和钟声

旅游

原创/采薇人

分类: 秋日私语{散文·随笔)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六和塔  采薇人/摄影

 

六和千秋

                                                   采薇人/文

    在祖国南方,江南沿海一带,耸立着许多公元10世纪的吴越佛塔,它们历经千秋,见证了若干个历史朝代的变迁。可以说,每座佛塔,都是一部直入云天的立体画卷,记录着那更朝换代的文治武功,斑驳着发人深思的千年兴衰,展示着让人仰慕的文化渊源。这其中,坐落在东南名郡杭州的西湖之畔、钱塘江之滨的六和塔,就是一座颇副名气、令人瞩目、彪炳历史的古塔。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3年(970),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时,杭州是吴越国的首府,国王钱弘俶为了平伏钱塘江大潮给百姓带来的危害,便在临江的南果园弃园建塔,以镇河妖,并借此为江上的行船燃灯导航,此举果然奏效,从此钱塘再无大患。

    六和塔是一座佛塔。其塔名之所以称为“六和”,是应佛家六种规约,即心和、口和、意和、见和、戒和、悦和。也有称“六合塔”,是取东、南、西、北、天、地之六方,以示其广阔之意。

    宋徽宗宣和3年(1121),方腊起义,雄踞江岸的六和塔毁于兵乱,水患再发。1152年高宗赵构启用僧人智云倾力再建,时塔高7层,并依塔建寺,名曰“慈恩开化教寺”。之后,六和塔和院寺因历经战火和年久破败,又经多次整修,最终保留了现存的模样。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六和塔,高59.89米,塔呈八面,外檐13层,为7明6暗设计。屹立在月轮山麓的这座佛塔,层次分明,轮廓生动,历经千年而风姿不变,沉雄峻拔,巍峨端秀,让人凭生肃穆,顿然起敬。

    春季的六和塔,正值牡丹花会。沿山路拾级而上,还未见牡丹,却已从路旁展示的图文介绍上感受到了花会的气氛。据说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吴越王妃仰氏在宝莲山建释迦院,北宋改名宝成寺,院内广植牡丹。而六和塔所在地吴越国的南果园中也曾有许多的牡丹。如此说来六和牡丹也是有千余年的传承了。

    在古塔的门前,我看到了许多含苞和已然怒放的牡丹。那花儿的确“一朵有一朵的气势,一片有一片的繁华”。观后让人心中陡升“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的感慨,领悟了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意。

    步入六和塔,如同走进了一部厚重的中国千年史。不仅让我们看到历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最终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也让我们翻阅到了各个朝代的文化残卷。从底层回廊那块记述了当年重建六和塔的南宋尚书省牒碑,到遍布塔内各层须弥座束腰上那174座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宋代砖雕;从底层壁龛上的四块南宋《金刚经》刻石,到至今仍耸立塔顶的高3.55米、用生铁铸成,“永镇浮屠”的元代塔刹,均令人感悟和赞叹不已。

    六和塔还是一个登高揽胜的绝好去处。顺着乾隆皇帝曾经踏过的狭窄木制楼梯拾级而上,听那从脚下发出咚咚的历史心跳,直登千秋古塔之顶。凭栏倚窗,放眼远眺,看那江水横流,一桥飞渡,绿洲沃野,极尽妖娆,好一派风光旖旎、江山如画。想那每至中秋,海水倒灌,江水回涌,涛声如雷,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的钱塘江大潮,似乎“壮观天下无”的景致就在眼前。而据说如在月色下登塔观潮则更胜意境:“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可惜来不逢时,无缘一睹那“八月十八潮”之盛况。但,登高望远,那种沉雄峻拔、水阔天空的气势,那种跨越时空、沉甸甸的历史凝重,还有明代诗人张仲举的“日生沧海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的妙趣意境,真的让人体味无穷。

    千年漫长的历史,赋予六和塔厚重的文化和古韵。屹立在塔后的智昙铜像和造型生动的雕塑“钱王射潮”、“六和镇江”、“武松出家”、“鲁达圆寂”,向人们讲述着与六和塔相关的传说故事。西北侧月轮山坡上,碑亭中高高竖立的御碑,由清乾隆皇帝手书记述了六和塔的兴衰变迁。塔边的六和泉池,则让人想起苏东坡诗中“门前江水去掀天,寺后清池碧玉环”的妙句。而塔西占地百余亩的六和塔苑,更是古木参天,竹林密布,按十分之一比例缩制的百余座中华名塔,按照自然地势耸立其间,令人仰慕。山路旁,一棵三百余年的粗壮朴树斜在面前,向路人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沉在心中的沧桑故事。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采薇人摄影

    在塔的西北建有一亭,亭中高悬一鼎铜钟。这六和铜钟高2米,重2.3吨,仿明代式样而铸,于1996年启鸣,成为六和塔的重要一景和游人们庆祝节日、婚事、喜事必来撞响之处。我和妻子也站在木制台阶上,用拴着大红绸子的木杵虔诚而奋力地撞了3响钟声,以祈祷六方六和,祝愿天地人、老中幼及昨今明的和顺、如意与健康。我想,祖居江南和远在东北的亲人,还有天堂里的母亲也会听到我们的钟声吧。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六和塔苑的建筑设计很是讲究,甚至连洗手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塔的西北,有一处洗手间,内中有一棵大树从房顶钻出。真要感谢工作人员没有伐掉这棵树,而是给它开了个天窗。透过这个天窗,竟然能够看到六和塔的身影,这让我惊讶和感叹。六和真的无处不在。

    告别六和塔,我们驱车西行。回头仰望,古塔在视野中越来越小,耳边隐约传来深沉悦耳的六和钟声。那声音在我胸中回荡,同千秋古塔一样,永存于我的心中。

 

                                                                                          2009.4 登临杭州六和塔

                                 2009.6 完稿于吉林长春

 

 

 

     卫生间的那棵大树和风景  采薇人/摄影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采薇人游记【六和千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