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行长视察
二月下旬,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暖阳之下寒风依然有些凛冽,令人不免瑟瑟生噤。
春发万物长,正是麦田灌溉时。据有经验的粮农讲,小麦的根向下扎得有多深,向上生长就有多么旺盛!这也是植物普遍的生长规律。
全年工作会议刚刚开过,又逢星期天,单位只剩下李主任、老杨和吕俊。黄昏时分,大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李主任和老杨去隔壁供销社聊天,又是班末,吕俊便没有理会。供销社和信用社是传统三大合作机构的两驾马车,因而显得格外亲近,往来也更加频繁。
“咚、咚、咚”,又是一阵,比上次略微急促些。
“谁呀?”
“来,开下门。”
“找谁呢?”吕俊一边问着,门已经打开。镇上就这么大地儿,很少有陌生人往来。
门外水泥斜坡下,站着两个人,各自推着一辆自行车。靠前的较瘦,中等个,皮肤白晳,一道剑眉微微翘起,头发凌乱但依然能看出发际偏分线,一身中山装半新不旧,只不过裤管沾满土灰,鞋子也就变了颜色。后者略胖稍矮平头,一袭咖啡风衣,眼睛同样炯炯有神。
“您二位?”吕俊一看就是干部模样,不敢怠慢。
“这是县里王行长。”后者算是介绍道。
“你们(杨)长风主任呢?”王行长开门见山,并不多话。
吕俊只知道县上有王行长、刘副行长,只是从未谋面,并不认识。于是赶紧把两位领导迎进门,停好车子,掸去身上灰尘,再请进自己宿舍,打来热水洗罢,倒上两杯白糖水,便急急出门去找杨主任。
“这娃看着也不错么!”
“去年招的这期年轻人素质都还行。”
两位行长在身后轻轻议论着。还没出门,杨主任已经旋风般冲了进来,看见领导,伸手双手满脸堆笑小跑着迎了上去。
一袋烟的功夫,杨主任办公室的茶几上四个凉菜,一盘杂肉,外加一盘热乎乎的油花卷馍准备妥当,杨主任翻箱倒柜找出珍藏好些年的长脖子西凤酒。王行长和刘副行长坐在长条沙发上,杨主任搬个小凳子坐对面,象幼儿园里的小学生般仔细认真。镇上的经济情况、农民收入、员工管理、任务完成,吃着聊着,餐桌顿时成了移动的办公桌。
吕俊和老杨静静地在灶房守候,只等杨主任传来口令,便呈上炊事员李大厨的拿手绝活清汤臊子面,那也是餐桌的压轴戏。
“领导人呢?”
“自行车开道,鞋底带泥,深入基层,作风硬呢!”
人未至声已到,王镇长得知消息,领着武装专干风风火火赶了过来,一进门便响起了连珠炮,那嗓门和语调在全镇是独一无二的,镇政府私下都称“王一大”。王镇长和刘副行长是同学同乡,更是发小,情同手足。一下子小屋更加热闹了。
第二天,行长视察的消息便在全县不胫而走,迅速传开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