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不语

(2019-12-26 14:31:41)

                                              南  京  不 

       “宝桥厂总部从宝鸡迁往南京了!”近日这一爆炸性的新闻不胫而走,让关中西府人都深感遗憾,间或有一丝疑惑。的确,宝鸡是西北工业重镇,在陕西尤其是在关中地区还是很有份量的,而且宝鸡更是一个有味道的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城似乎充满着沉重和忧伤,那里有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上耻辱的标记让我们卧榻难宁,刻骨铭心。每每提及心情便久久不能平复,亦如杨朔笔下的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但南京却盛名在外,因而它又是一个让人爱恨叠加的神秘之城。于是周末闲暇,我们来了趟说走就走的闪电之旅,去一探究竟。       

      大省首府,必有“过城”之处,南京自不必说。他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耄耋老者,凝结着厚重和沧桑。      

      南京之所以成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有其独妙之处。历史上每个时期都给它取留了独特的别称,江宁、建业、建康……一如农村宝贝儿子的奶名般。早在六朝时期,健康城就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衣冠南渡”引领中华文明之正朔,与罗马古城并驾齐驱。后来历经风雨,朱元璋治下的应天府再登世界城市巅峰,现如今雄伟壮观的明长城,完美诠释和再现着当年世界第一大城垣那段光辉的历史。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府、中华民国总统府富丽堂皇风光迷人,独居闹市而又别具洞天,当年的鼎盛和辉煌更是不言而喻。明孝陵的肃穆、中山陵的宏大、总统府的威武,就连道路两旁接天蔽日的粗壮梧桐,无不昭示着南京这座古城灿烂厚重的底蕴和熠熠生辉的历史。       

       南京又象一位纯净的小姑娘般轻盈恬静。      

     “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秦淮河是南京城的母亲河,更是吉祥之河和福瑞之河,它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文化名河”真是名至实归。河有胸襟,水有灵性,因而江南自古多才子便是“水”到渠成,秦淮河被古人喻为“六朝烟云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尤其是每到夜晚,河畔华灯初上,青石方砖底蕴厚长,红檐青瓦霓虹返照,乌篷摇曳秦淮荡漾,情色交映歌声悠扬,商贾云集游人如梭,小桥流水映衬着大城底色,吴侬软语细述着撼天伟绩。如此这般景致,置身其中早已宛若世外仙境,让人身心愉悦感慨万千,如醉如痴流连忘返。秦淮河正是以古色古香的建筑、繁华丰裕的市聚、厚深悠远的底蕴、独韵别致的情趣,诠释着玲珑精粹的水乡文明和古街文化。     

       南京又犹如殷实健壮的帅小伙,生机勃勃活力充沛。       

       如果说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南京就处在这个发动机的核心区域。政治和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孪生兄弟,政治重厚必定催生经济繁荣。南京地处中国东南,连陆近海,交通便利,自古就商贸发达,雄厚的国有经济基础催化了物流、旅游、电子等新兴经济的全面繁荣,全市GDP总量12800多亿,稳居万亿俱乐部,人均突破2万,不仅带动了江苏周边,而且辐射了安徽中东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领头羊和新一线城市新贵。诚然,南京就象上古世代相传的贵族,浑身的骨血里沁透着高雅和华贵,气度不凡。南京又是军事重镇,古往今来兵家必争,掣肘牵喉据之为上显得弥足重要。       

        南京又如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现代科技文明的潜质厚积薄发。       

        文化兴,城市兴;人才盛,城市盛。南京正是高校林立,英才聚居的科技文化之城和科技新城。南京的高等教育始于东吴,盛于明清,据称当时中国一半的状元均来自于南京的江南贡院。如今全球2018年科研城市50强,南京排在全球第12名,稳居中国前三甲,因而南京博得“天下文枢”、“江南第一学”等诸多学界头衔和美誊。举世闻名的夫子庙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并称中国四大闹市,它依傍秦淮河,肃穆庄严,香烟袅袅,似乎隐隐有朗朗书生在苍穹萦绕回荡,让人感叹起夫子庙的涵蕴和脚下这座城的厚重。      

       漫步在秦淮河畔,细雨飘飘微风轻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会儿才能真正体会到梦里水乡的精妙和魅力。江浙自古不分家,街边“咸亨酒店”古色古香,倒是四个鎏金大字亮光闪闪,我们脑海中瞬际又浮现出那个穿长袍戴眼镜,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思量起那“茴”字的四种写法来。自古文坛多奇秀,怪才鲁迅第一人!       

       其实,南京人的温文尔雅比比皆是,体会在很多细微之处。譬如酒店把小酒盅装在分酒容器里自成一套,晶莹剔透又文明雅观,顿感食趣盎然,若再配以咸亨四味,更是韵味悠长让人遐思无限,更待一杯老黄酒落肚,心神愉悦口齿留香,真是街铺小店皆文化,无文也带三分采!       

      游罢南京说南京。的确,南京不比北上广深的风华,但南京的蕴美都深深藏在骨子里,似乎每个角落都熠熠生辉,宛如人的脉博,处处都遒劲有力。再静下心来思肘,历史的耻辱不是南京的错,恰恰说明这座城的份量,无论从历史还是地域。其实沉重和忧伤是我们的心情,缘因发展的落后和管理者的软弱,而不是南京。南京无过!想着想着我内心居然有一丝愧疚。       

      忽然记起返程飞机上某本杂志里的一句话: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是啊,此次南京之行也是,好似一位心存隔隙的老朋友,突然之间如释重负,如弃前嫌。       

      古语道,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不语,其行自贵。”比喻一个人不用看他说得如何,而主要观察他做得怎么样。其实,一座城也是一样。      

      南京亦不语。

南京不语

南京不语

南京不语

南京不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