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节假
“堵”已经成为节假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秋小长假,回老家四十分钟的车程,愣是走了近两个小时,还是绕道曲线救国。若是常规路线,时间还要更久一些。逢节必堵,小节小堵,大节大堵已成常态,只不过没想到升级的这么迅猛罢了。
堵不再是城市病,城乡皆堵,国国相同,可能中国人多车多,尤加突出而已。
堵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还深刻反映出国人眼下的焦虑和浮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堵车都是事故造成的,诸如变道超车避让不及、争先恐后见缝插针、南来北往互不相让等等,一旦刮蹭便堵成长龙。更有甚者,堵车后往往仍有一些愣头青从后面风驰电掣般冲上去,勉勉强强地把自己硬挤在行进的队伍当中,若是遇上不相让的主儿,又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刮蹭。更有甚者居然把来路也堵得严严实实,瞬间陷入僵局,静等交警来破解,这种现象着实令人生气。
焦虑和浮躁映射的是文明程度。如果让我支招儿,除了常规的发展公共交通、严管重处之外,全民监督可能更为有效。每个乘车人员都可以把交通违规现象随时随地拍下来,举报上传给交管部门,交管部门再组织专人进行比对和认证。一经查实,随即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并对举报人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人人既是守法者,也都成了执法者,法眼无处不在,而不是仅靠交警和监控等有限资源。历史无数次地证明,群众的力量是最为巨大的,不可估量。
当然,一切都在改进和改善之中,文明也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不过希望这个过程更快一些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