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陪着母亲吃泡馍

(2019-06-03 08:51:57)
标签:

杂谈

陪着母亲吃泡馍

陪着母亲吃泡馍

星期天回老家,陪母亲吃了顿羊肉泡漠。

母亲一个人住在农村老家,我是每隔一个周都要回去陪着说说话、吃顿饭,并刻意多做或多买一些,这样母亲第二天的午饭也就停当了。

进门稍坐一会儿,我说:妈,咱们去县城吃个羊肉泡馍吧。母亲不太坚决地说,有我刚做的煎饼呢,你吃上几个,大热的天坐一会儿就回去吧。母亲一直都是这样轻易不给我们添麻烦,有时候反倒让我们心里感觉很忐忑。我劝母亲说,以后甭管我们,我们吃的都好着呢,您把自己管好就是最好的了,再说去县城来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母亲便没有再推辞。

老家到县城十五、六公里,开车也就十多分钟车程。路上母亲说,今天是阴历29号,还是你的生日呢。我这才记起今天是我的农历生日,尽管生日从来都没有刻意过。其实儿女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今天这个日子真是特别呀。

一到县城,挽扶着母亲下车走向餐馆,母亲还一路叮嘱着,买一份咱娘俩分着吃就够了。一盘牛肉、一个素菜拼盘、一份羊肉小炒、一碗羊肉泡馍和我给自己点的一听冰峰饮料,便是我们的午餐全部。母亲一直念叨着点得太多了吃不下。待两份羊肉端上来时,我劝母亲都尝一小口,哪样好吃就吃哪一份,因为小炒里的辣椒要更多些。母亲接过我递上的勺子,象孩子似的都尝了口说:“都好着呢,那我就吃那份吧”,母亲指着其中一碗说道。我赶忙把碗端过去,并递上已用餐纸擦轼过的筷子。母亲接过筷子碗里搅了搅,口中仍念叨着碗大饭也多,说道:“给你再拨一点吧”。“我的也多着呢”,我摆摆手对母亲说。正说着,母亲便夹着自己泡馍里的羊肉片,不断地塞到我碗里。我说:妈,您能吃多少就吃多少,我也吃不了那么多。母亲这才收住筷子,慢慢地吃起来。我又把饮料倒在一个小碗里,问母亲要不要尝尝,母亲摆手示意着,继续埋头吃饭。

碗里还剩下一少半时,母亲停了下来,搁下筷子,又剥了小碟里最后一瓣糖蒜放到我碗边,又叮嘱着我一会把剩菜打包,然后静静地看着我吃。小时候我爬在小石桌前吃饭时,母亲也是这样笑呵呵地看着,口中还不断表扬说,我娃吃饭乖呢!那些好象都是在昨天,只有看着母亲的满头白发和走路时佝偻着腰,略显蹒跚的情态,我才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早已年过不惑,母亲也老了。

记得原来农村只有在改善生活时才吃顿羊肉泡馍,不象如今早已成了家常便饭。记得当年有次和父亲去吃羊肉泡馍,那时的馍都是自己用手慢慢地掰,掰馍既是苦力活又是技术活,因为馍要掰得越小越好。据说馍越小厨师煮得会越好,饭也就越有味道,只是掰得时间久了手就特别困。记得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个壮年人,馍掰得非常小。一会儿馍煮好后陆陆续续端上桌,先是父亲核对号牌后吃起来。接着服务员很快又将一碗饭端上来放在我面前,可能是一起下单的缘故吧,我对了下号牌好象不对,但转念一想,一块端进去煮又一块端出来,应该没错,略一犹豫便拿掉碗边的号牌也跟着吃起来。待第三碗饭上桌时,那馍虽已煮过但明显看得出要大很多,显然是我的“手艺”,客人一脸疑惑,一看号牌不对,便问询服务员,结果不言自明。父亲便不断地给人家道歉赔不是,全然不顾人家满脸地不悦和无奈。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肯定是如鲠在喉,好在毕竟那时候人们吃饭也不是特别讲究,再说如果重做也要耗费好长时间呢。我们吃完临走时,父亲再次致歉后才离开。一出门,我便自作小聪明并略带幸灾乐祸地说,人家那馍可掰得真小啦!“这么大了也不仔细看看!”父亲黑着脸呵斥道,这也是印象中父亲对我态度比较严厉的一次批评。

父亲在镇上工作多年,各方面都非常熟悉而且人缘极好。我们姊妹仨上学时父亲也偶尔端回来一些羊肉汤,那时候食堂里的羊肉汤是不收钱的,只要吃饭汤就白送。我们就把从家里带去的锅盔馍切成小块,再和着汤一煮,尽管几乎没有肉,那可真是一个香啊,虽说当年做饭那铁锅也不算太大,但饭却是从来都没有剩下过。

饭后又给母亲买了些常用药,很快就回到了村口。拐弯碰见邻里三嫂,没有看见车后座的母亲,见我打招呼呢,就边走边说道:"回家来看你妈了,哎,三姨身体好着呢,精神得很啦!"

母亲在车后座咯咯地笑着,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戴河之美食
后一篇:小诗四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