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寥寥数笔,描写了春天景致和孩子们放学放风筝的情景,勾勒了田野、春色和童趣。最近闲来无趣,竟然学起了放风筝。其实小时候也放过几次风筝,只不过现在已经印象淡漠了,重温童趣,除了回味儿时的一丝甜美,更体会到一种独特的放飞魅力。
小风筝,大心情。放风筝放的是风筝,放飞的却是心情。办公室坐久了,工作的事烦心了,来到户外放放风筝,活动活动颈肩,舒活舒活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径自穿梭嬉闹的人群里,疾步在辽阔的田野上,任人声鼎沸,任花海怒放,任清风佛面,再仰看风筝满天飞舞,起起伏伏,时儿有窜升的欢天喜地,时儿有急速坠落的手忙脚乱,线牵着风筝,也牵着自己,把思绪真真切切地融入到自然里!这时,内心里些许把控的慎微和放飞的急切心情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期待、迫切而又略显焦忙,都在关注一个“飞”字,那该是一种何等惬意而又愉悦的春色呢?!
小风筝,大世界。天空中的风筝式样繁多:有的蜻蜓状,眨巴着两个大大的眼睛,左顾右盼,如轻轻点水但不深不透;有的毒蛇状,吐着长长的毒芯,摇摆着绿长的尾巴攀爬游离;还有的雄鹰状,两只尖硬的爪子匍匐在前胸,犀利的眼睛四处捕捉着,跃跃欲试,伺机而动……真是形态万千,不一而足。风筝的舞姿是多采的。你站在高岗上,风筝便会一枝独秀,自高自大,炫舞飘扬;你挤在人群中,风筝便会嬉笑追逐,飘忽不定,婀娜多姿;你立在草地上,风筝便亭亭玉立,傲视群芳,宛若翩翩少女;你若不经意地只是在公园一隅小地段,风筝便耍起泼似的,左摇右晃,上颠下窜。恍然间你会觉得,那风筝也是有思想的,没准它也在和你斗着心眼儿呢。
小风筝,大道理。一纸风筝,蕴含着无穷的生活哲理。辟如,凡事一张一弛,而能否做到收放自如,尽在一线之间,更在一念之间;风筝能否飞得高远,不在风筝而在线的长短;换言之,只有你逐梦蓝天,线才能放的更多更长;出发再远,却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做人亦是如此;你眼中的风筝和风筝眼里的你一样的渺小,只是因为缺乏平视的眼光;人在放风筝,又何尝不是风筝在放你呢,一层境界一层天,人应该羡慕风筝,站得很高,看的自然也远;只要有多大的线盘,就可能飞多高,飞多远。风筝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又何尝不是人应该学习的呢!
小风筝,大智慧。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从最初的木制、竹制再到后来的纸制,都铭记着古老的文化传承和智慧结晶。据说历史上风筝曾传递信息,通报军情,并在军事上亦有应用。如今的风筝,早已风靡世界各国,有软翅、硬翅、串儿、板子、桶形等多种分类,潍坊更是赋予风筝更多的齐鲁文化元素,如今的风筝,早已不再是小时候印记中那一纸风筝了!我想,如若在风筝的下面系上铃儿,迎风鸣响,或者写上字、系上飘带、挂上彩球,增加点现代元素,抑或再多一些点缀,那一定也是独有妙处的。
老子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存在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风筝大多以鸟兽状居多,映射的全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大自然赐予鸟类灵巧的双翼,鸟儿便可以去搏击长空。大自然也赐予人类健全的四肢、有力的臂膀,就应该像雄鹰那样,勇敢地拼博向上。
其实,云朵也是天空放的风筝,任凭卷舒飘摇,却始终飞不出天空的怀抱。可能云朵也知道,天空是自己唯一的平台,如若离开了,必将折戟而下,一地鸡毛!
风筝风筝,有风便飞翔!如若飞出高度,飞出梦想,便是好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