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
花
镇
棣花是丹凤县的一个乡,改成镇也不过是20年前的事儿。
棣花因当地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如今的棣花已成为国家4A级景点,远近闻名。除了独特优越的区位优势,主要和它印证的古今交融的多元文化息息相关,因而棣花古镇更是文化古镇。
棣花古镇是远古要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由于地处丹江之畔,如今又毗邻国道,棣花被称为陕西东南的重要门户名至实归。春秋乃至唐宋年间,中原商贾从北边的蓝田入秦岭,出山后第一大驿站便是棣花,真可谓是“北通秦晋,南联吴楚”。据传白居易曾三次夜宿棣花驿,留下了“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花”的千古名句,其源远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可见一斑。
棣花又是宋金国界,宋金街就是明证。半是金国半宋城,在这里也算是一脚跨两国了。国不同文化也各异,青石地板犹若楚河汉界,其鲜明的文化背景处处尽显泾渭分明!宋金桥头,我们又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兵戎刀剑,金戈对峙,还有那厮杀震天!而历史,好似又在棣花镇得以完美重现。我们对岳飞、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凛然气节肃然起敬,也感叹金国的金戈铁马和气势如虹。英雄不在,荡气犹存,这就是历史!
说到棣花,当然不能不说贾平凹。平凹就是平娃,这位才华横溢的平民作家,才使棣花有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更是现代棣花之魂。就连平凹作品《高兴》的原型人物,其发小刘高兴,如今也是声名远扬,家门“显赫”。我们到访的时候,他恰巧出门在外。对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一句是厅堂赫然在目的贾平凹写的“哥俩好”,配有俩人合影,那可是真的好!另一句则如打油诗般,“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其背后的潜台词不言而喻,令人感叹。贾平凹的老家和文学艺术馆,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了这位平民作家、高产作家生活和写作的全部,不自觉间让人对这位文坛鬼才肃然起敬!我个人倒觉得,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贾家院门前那块丑石了。原来只读其文不见石面,如今原物与作品相印证,而作品早已成为中学范文了。再有就是平凹家门口那个门槛,低低的,斜斜的。但槛斜而人正,人正且文丰。贾平凹早已享誊文坛,但做人低调,真实耿直不浮躁。作为作家,坚守本分,笔耕不辍,在如今社会更不多见。散文《请客》把这种心态写得入木三分。不为世情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不卑不亢,做真正的自己,做独一无二的平凹,这就是贾平凹。
既然是4A级旅游景点,自有其独特之处。地处丹江河畔、高速路边依然还在建设中的花海田园,荷塘倾倾,碧波涟涟,鱼儿悠悠,水鸭嬉戏打闹其间。荷塘中间辟开一条水道,使人想起了白洋淀的芦苇荡,也想起了渭河岸边的万亩荷塘。游园、泛舟、赏景,若是在春夏时节,定是美不胜收,惬意自然。当然春有春色,冬有冬趣,风情不同而已。才赏荷塘月色,又品清风老街。秤铺、钱庄、酒坊,还有“白雪”家、”引生"家、清堂药铺……不一而足。短短一条古街,浓缩了丹凤的民俗风情,再现了平凹作品的写作背景,诠释了这座古镇的古往今来,这就是棣花古镇的妙处,更是其精髓所在。
上至远古,近到现代,从旅游看历史,从历史看文化,从文化看棣花,棣花美得恰如其分!
这就是古镇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