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父 亲
想写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一直是我的一件心事。
父亲离开我们是在十四年前。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父亲病了。我不禁心头一颤,父亲一直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常年服药,一种不祥掠过脑际。于是,我和二姐匆匆往家赶。路上,姑姑又多次打电话催促,我们知道父亲肯定病得不轻。等到赶到医院时,急救室里围满了人,父亲已经重度昏迷了,不能说一句话,当晚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无论如何也难以置信,前一天还和我们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怎么一下子就这么突然地走了呢。
父亲一生都很勤奋。听老人说,父亲从小就勤学上进,无奈家境贫寒,姐妹又多,负担沉重,没读完小学就中途辍学,先是在村上担任会计、村支书,由于表现突出,被抽调到镇政府从事会计工作。随后又调到镇信用社,一干就是三十年。父亲坚持常年下乡,以至全镇每个村落,每条小路,甚至很多户的基本情况,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因而工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父亲所带领信用社的工作在系统内一直名列前茅,他本人也深受上级的好评和同志的拥戴。我记得小时候坐在父亲自行车后面,他一路上不断地停下来与人握手、说话,似乎总有打不完的招呼,见不完的熟人,因而父亲在全镇都有非常好的人缘和口碑。
父亲教育我们严格而不严厉。记得我还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中期考试成绩不理想,父亲从学校把我的所有考卷拿回来,重重地扔在桌上说道:自己看看吧。我顿时无地自容。我记得那就是父亲对我最“严厉”的批评了。也正是父亲这种宽厚的严格,我们姊妹学习都十分努力,这也许是对父亲些许的安慰。
父亲工作一直和钱打交道,却一生贫寒。我们姊妹多,母亲又没有工作,父亲工资收入微薄,经济上相当拮据。即使借债,父亲从没有让我们感受到压力,所有的担子和困难都扛在他一个人身上。父亲1987年退休后,一直准备重修老家的房子,可不到一万块钱的费用,却成了一笔天文投资,年年计算,月月积攒,足足准备了五、六年,临终也未能如愿,这也成了我永远愧疚的遗憾。尽管经济上一贫如洗,一生清寒,但是父亲一生活得坦然,过得踏实。他用一生的时间教诲我们什么是正直无私,什么叫光明磊落,怎样才能活出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也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父亲一生不喝酒,烟却抽得比较厉害。虽然中途戒过几次,终归没有戒住。有时回老家,父亲偶尔让给他在村里的小商店买条烟,尽管都是十多元一条的“金丝猴”牌,父亲却抽得津津有味。父母经济上自给自足,从不用我们的钱。只记得有一次回老家后,父亲问我身上带钱没有,我知道父亲一定是工资接济不上,经济已经非常紧张了。
父亲还是个热心肠,谁的忙他都乐意去帮。同事、邻里、亲戚、朋友…受他资助和帮助的人不计其数,他心里永远装的是集体、单位和乡亲。丰富的生活阅历,使父亲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再加上他乐于助人的品德和开朗直率的性格,所以街坊邻居有红白喜事,都请父亲去管理,而父亲总是欣然答应,认真负责,从不推辞,更不含糊。
父亲退休后,住在农村老家,最不方便的就是看病和吃水了。老家的土街道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晴天尽是土,雨天满是泥,吃水要到较远的地方去拉,碰上农忙季节或我们不在身边,父母亲便自已动手,往往是累得大汗淋漓。而刷牙和喝茶又是父亲多年养成的基本生活习惯,因而用起水来格外“吝啬”。偶逢节假日,父亲和母亲一起来咸阳。那时,我还在外面租地方住,房子面积很小,除了我们一家三口只能再住一个人,于是他和母亲只能一人住我那儿,一人住二姐家。父亲和母亲都非常节俭,舍不得花钱打车,就走好长一段路。父亲身体较胖,走路、上楼都非常吃力,夏天经常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尤其是从老家来时,上、下长途汽车极不方便,每次看着父亲笨拙的背影,我心里都一阵酸楚。
父亲生前还有一大愿望总挂在嘴边,就是希望儿女们中间有一个医生,有一个司机,医生终未如愿,司机倒如今人人都是。有一年父亲节,我按照母亲的叮嘱,去看望了父亲当年的一位老同事,交谈中又忆起父亲当年的往事。回家的路上,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我是从内心深处想念父亲。
现在,我住的房子大了,烟抽得好了,车也方便了,老家的街道全铺成了水泥路,自来水也通上了,可父亲却永远地走了。我睡梦中经常恍惚看见父亲端着牙缸,微笑着站在水龙头前;似乎又见父亲打着雨伞,穿着雨鞋,轻快地走在水泥路上。我知道,我是又想念父亲了,父爱无言!我真想引一缕甘泉直通到天堂,我真想把水泥路修到父亲现在安眠的地方!而今,每每看见有子女搀扶着老人出行,哪怕只是散散步,晒晒太阳,我都羡慕不已,那该是一种何等的幸福。
父恩如山,我却始终没有机会报答。
到了父亲节,我又想起了我那慈爱、宽厚、可敬的父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