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母亲过周末
这个周末应该是我近几年最愉快最难忘的双休日了。晚上回想起来,心里依然有一抹甜甜的幸福。
到宝鸡工作己整四个月了,仿彿朝夕瞬间,充实而愉悦,舒畅而惬意。然内心始终有个小小的心愿未了,就是一直想接老母亲过来转转。
母亲今年八十高龄,一个人住在农村老家。好在哥哥一家住得很近,平时也有个照应,让我宽慰和略有放心的就是母亲身康体健,思维敏锐,耳聪目明,生活完全自理,宛若六七十岁一般。
妻看出我的心事,帮我了结了这个小心愿。周五下午,在妻子的再三“邀请”下,二姐陪着母亲坐高铁到了宝鸡。我原本还有一丝担忧,毕竟八十多岁了,会不会晕车呀、有没有不舒服呀。我和妻在接站口急切而又忐忑地等待着,及至母亲健步如常,谈笑风生地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我们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了。
母亲是个贤惠人,更是个聪明人,是农村典型的能行人。小时候一天学都没有上过,母亲竟也认识不少汉字,而且记忆力也是惊人,不知书但却达理,邻里、亲戚等各方关系都处得和美融洽,深得乡邻的爱戴和亲朋的敬重。我常常感叹,母亲语言质朴,却思维敏捷,大道至简。记得我刚调来宝鸡,母亲叮嘱我,班子之间,要掌握人家脾性,好好相处。寥寥数语,让自以为读过多年书的我自愧不如。母亲幽默爱开玩笑,凡是所在场合,母亲都是主心骨,谈话滔滔不绝,绘声绘声,把气氛调节得轻松愉快。两件小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是有次母亲和父亲从老家来咸阳,带了好多苹果,下长途汽车后坐了个出租车,待到门口我们下去接时,母亲刚付完车费。司机可能感觉农村来的吧,车费非但一分未少,零头还不舍全入。下车时母亲从箱子里面拿出几个苹果,硬是塞给司机,父母都坚持说是自己家种的,一点小心意而已。司机当然满脸愧色,很不好意思了。这也算无形中农村人给所谓的城里人上的和谐友善课吧。第二件小事是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吃油麦菜,更喜欢自己做。有次父母亲来了后我就小试身手,及至菜上餐桌我等着表扬时,母亲确突然却说到,你姨家这菜多得卖不了,都拿去喂羊了!我们一愣,母亲转而又说到,羊爱吃我也爱吃!全家人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石鼓园、胜利村、植物园、周公庙,留下着我们轻快的足迹和愉悦的笑声,看着姐和妻子挽着母亲,我跟在后边,心里一阵暖暖的幸福!
我们陪伴母亲,母亲何尝不在陪着我们,一陪就是几十年!这些年离家越来越远,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有时甚至没有静下心来陪母亲好好说会话。母亲不但没有丝毫怨责,而且牵挂从来没有间断过,尤其包括我们的子女!
子欲孝而亲不待!看着母亲的缕缕银发和逐年渐深的皱纹,回忆着童年煤油灯下,我们姊妹伏在母亲膝边,看着母亲捺鞋底,或做各类针线活时的快乐时光,心里一阵阵酸楚,走向社会的我们,以所谓的“忙”为由,整天围着多少可有可无的应酬,却疏忽了身边最亲最近的人,我们总不至于连陪家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吧?!我不禁扪心自问。
上有老,下有小,家中两块宝。 有老母亲在,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幸福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