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我写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语言(白坤峰)
(2018-07-28 11:46:41)
标签:
江苏卷高考作文:语言 |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
江山文字传丹火
作者
英语是世界,中文是母国,方言是故乡;天街小雨把冰雪译成绿色时就是春风江南岸,精卫低低细细的呐喊译为风骨时就是“信神州之不灭”。只要方块字还在,只要“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刺绣、雪芹织锦的中文”还在,只要诗经庄子李白王维辛弃疾曹雪芹朱生豪草婴傅雷白先勇余光中还在,中国就必定在。
洛夫走了,他的《边界望乡》将与《静夜思》同在;余光中走了,他的《听听那冷雨》比渭城朝雨淋湿了更多中国人的灵魂。有感于仓颉的灵感不能灭,美丽的中文不能老,我特意托朋友专门请王鼎钧先生题字:华文续香火,故国招远魂。他的回忆录、他的散文我一读再读,一仿再仿,也算是为华文悄悄加一把丹火。
胡适先生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之所以毁誉交织,在于他突然取消了几乎所有文言,也就是说,差点断了传统香火。这场文化之争虽然以白话文大胜而告终,但哈佛毕业的吴宓发出过悲壮的嘶鸣:只要我吴宓一个人活着,中国的文言文就废不了。高雅汉语、高端汉语的断崖式滑落,是在某个非常时期:“热爱猪,不辞劳,/ ……粪便干,或是不爱动,/立即去找防疫员来治病。/”——你能猜到这是《骆驼祥子》《茶馆》的作者的手笔吗?“对门张二嫂,身高脚又大。”——你能猜到这是《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的作者的创造吗?中文的盛装突然变成了破裤衩。有人读出了滑稽,而有人读出了悲泪。
如果汉语这样传下去,我们将没有脸面说中国是一个唐诗宋词的国度。
当然,我绝对不是说热爱汉语就排斥了外语。事实上,只有以广阔的胸怀、热烈的兴趣地探索外语,中文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与掘进。精通英语的余光中这样说:“我要在中国的风火炉中,炼出一粒丹来。”“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世界语言的大餐,饕餮者滔滔。但女诗人翟永明说“看不到方块字,我写不出诗来。”我也是。让引用一首爱情诗用于中文态度:“生活无数
2018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语言”,让我击节而叹:有深度,有意味。中国师生一直忽视语言本身的探索,此作文题,正击中要害。(本届毕业的学生可以为我证明,白老师从高一起,就一直强化“作文语言系统”的更新)
考场作文讲究一个“快”字,这就要求学生快迅构思。(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列题纲,其实,这常常是不可能。你亲自一试就知道了,根本来不及,至少是常常来不及)
我常常告诫学生:平时训练尽量不要在开头使用例子;否则,你的写作思维更加懒惰。 (当然,高考考场上大可不必拘于此规)
看到“语言”这个作文题,我迅速想到可写的角度:语言的退化与粗俗化、奥威尔对语言的告诫、语言的腐败与偷换概念,但为一切,有可能会写出一些过头的话语,于是我很快确实只写“中文的继承与发展”,此时我的大脑里迅速地涌现出大量的例子。(不了解前几个角度,此角度可能写不深)
第段,快速入题,并且要注意第一句话的新颖别致,以力求吸引阅卷者。
第段、第段是一个层次,重在写汉语之美。(我提前想到不能否定外语,所以特意加了翻译家的名字)
第段、第段是一个层次,重在写汉语的波折。(我提前想到例子不能过于常规化,尤其不必提到近年很热的“诗词大会”,避免让阅卷者反感)
第段、第段是一个层次,重要写如何发展汉语。(注意与第段遥相互应,尤其要精心设计结尾)
另外,我恰好给这一届学生讲过“湘阴三郭”并补充过郭崙焘的名诗“楼台遗迹留丹火”,于是此作文标题也就早早定下来了。
(论点与论例应该是同时出现在大脑里,千万不能先有论点,再找论据;记住,是论据决定论点,而不是论点影响论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