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依然在红楼(289)
薛蟠入狱:多米诺骨牌倒了第一张
作者 白坤峰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唐德刚先生以春秋笔法批评周汝昌研究《红楼梦》是“用功最多,胆子最大”,如过于否定后四十回。高阳先生认为“后四十回确为曹雪芹原稿,而非高鹗所继,敢说铁案如山”。
本人学浅,但细读至第八十五回结束,仍觉得其文字风格与前八十回的几乎一模一样,不仅由衷佩服高阳先生之论。就连由黛玉生日之乐突然转为薛蟠之狱之悲的小技巧,也与宝玉生日狂欢时突然转为贾敬之死相同。
说着,丫头们下来斟酒上菜,外面已开戏了。……听见外面人说:“这是新打(排演)的《蕊珠(道教中的天宫)记》里的《冥升(升天)》。小旦扮的是嫦娥……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曲里头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哪)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liǎo!’”
第四出(第四个戏)是《吃糠》(《琵琶记》中的赵五娘自己吃糠、一心孝敬婆母)。第五出是达摩(中国禅宗始祖)带着徒弟过江回去(张凤翼《祝发记》,达摩带徒弟到少林寺)。正扮出些海市蜃shèn楼(比喻虚幻事物),好不热闹。
众人正在高兴时,忽见薛家的人满头汗闯进来,向薛蝌说道:“二爷快回去!一并里头回明/太太(薛姨妈)也请回去!家里有要紧事。”
“海市蜃楼”,好简洁的语言。对贾府而言、对黛玉而言,眼下的繁华或欢乐全是海市蜃楼——仅仅看上去很美。
《蕊珠宫》演的是嫦娥的故事,“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这分明写林黛玉。接着演出的《达摩渡江》,亦有暗示,即宝玉出家。
薛蟠“冲动性”打死了一个名收张三的酒保,已被收监在狱。这又是一个标志性一事件。想当初,薛蟠喝令手下人把香菱的未婚夫冯渊“打了个稀烂(很烂。北方习语)”,”便带了母亲、妹子竟自起身长行(出远门)去了。……人命官司,他竟视为儿戏。”(见第四回)那时没有一处的公安系统敢去抓人,那时薛夫人、王夫人并没太把人命放在心上。而现在,薛姨妈六神无主:
宝钗迎出来,满面泪痕。……家人(仆人。北方旧方言)道:“依小的们的主见:今夜打点银两,同着二爷(薛蝌)赶去,和大爷(薛蟠)见了面,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代写讼状的人),许他些银子,先把死罪撕掳lu(撕扯。北方方言)开,回来再求贾府去上司衙门说情……”薛姨妈道:”你们找着那家子,许他发送(出殡埋藏。北方方言)银子,再给他些养济银子。原告不追,事情就缓了。”
宝钗在帘内说道:“妈妈使不得。这些事,越给钱越闹的凶,倒是刚才小厮说的话是。”薛姨妈又哭道:“我也不要命了!赶到那里见他一面,同他死在一处就完了。”
多亏还一个蟠蝌(薛蟠的堂弟)忙前忙后,否则,薛姨妈母女二人还确实不方便出头露面。那个仆人很忠实,他替主人想得很周全,哪怕主人再次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薛姨妈慌得很,恨不得立刻与死者家属谈判,立刻多给人家银子,只求对方宽恕宝贝儿子。有了这样的娘,儿子的不堕落也难。
宝钗比她娘还差劲:我们用不着与死者家属谈判,要送钱也要送给上级,至于平头百姓,”越给钱越闹的凶”,不可放纵刁民。(此种论调,至今不绝)
金桂趁空儿抓住香菱,又和(向)他(她)嚷道:“平常你们只管夸他们家里打死了人,一点事也没有,就进京来了的。如今撺掇cuān
duo(鼓动或怂恿)的真打死人了!平日里只讲有钱,有势,有好亲戚,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大爷(薛蟠)明儿有个好歹儿不能回来时……撂liào下我一个人受罪!”说着,又大哭起来。这里薛姨妈听见,越发气的发昏,宝钗急的没法。
夏金桂的话更有杀伤力:你们薛家威风哪里去了。从她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薛蟠(甚至是香菱)没少炫耀自家的罪恶史,其不懂得耻辱与掩饰,一向牛得很。
过了两日,……拿了一封书,交给小丫头拿进来。宝钗拆开看时,书内写着:“大哥人命是误伤,不是故杀。今早用蝌出名(用我薛蝌的名义),补了一张呈纸进去,尚未批出。大哥前头口供甚是不好。待此纸批准后,再录一堂(重审一次,改录口供),能够翻供得好,便可得生了。快向当铺内再取银五百两来使用,千万莫迟。并请太太放心。馀事问小厮。”
哈哈,薛蝌说得好:薛蟠太傻,怎么能承认打死人了呢?要改口说“误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薛蟠平时牛惯了,没打死人还想大吹打死人呢;明明杀了人,哪能“屈尊”说误伤呢;再者,我就是喜欢打死人,法院能把我怎么样!)赶快送五百两银子来,我先打点一下警察叔叔们。(至于县太爷,要几千两才行。后文有)
薛家的意思很清楚:只要能被判处“死缓”,我们就有办法让薛蟠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