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128)史湘云是个仰望天空的女孩

(2011-11-16 07:28:53)
标签:

红楼梦

史湘云

宝玉

宝钗

文化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128)

        史湘云是个仰望天空的女孩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湘云会写诗,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一个自幼父母双亡、叔叔婶子视之如仆女、成天做针线活干家务的湘云,怎么有心情学诗?跟谁学的诗?

  我深深地敬重湘云,身在生活的泥淖,却仰望精神的天空。她听说大观园成立诗社的热情、急切与袭人的不解、淡然相成了鲜明对比。

 

  史湘云道:“你们忘了请我,我还要罚你们呢。就拿韵来,我虽不能,只得勉强出丑。容我入社,扫地焚香我也情愿。”众人见她这般有趣,越发喜欢,都埋怨昨日怎么忘了她,遂忙告诉她韵。史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神仙:花神。都门:代指城中)

种得蓝田玉一盆。(蓝田:著名产玉区。玉:喻白海棠)

自是霜娥偏爱冷,(霜娥:嫦娥。冷:此指秋天)

非关倩女亦离魂。(非关:不是。倩女离魂:指爱情执着)

秋阴捧出何方雪,(雪:喻白海棠)

雨渍添来隔宿痕。(渍zì:印迹。宿xiǔ:夜。痕:泪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

岂令寂寞度朝昏。(怎能让它在寂寞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石阶路两边是蘅芷,直通布满萝薜的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指人生可以随遇而安)

花因喜洁难寻偶,(偶:伴侣)

人为悲秋易断魂。(为:因为)

玉烛滴干风里泪,(指哭干了泪水)

晶帘隔破月中痕。(隔破:隔断。月中痕:月下的花影)

幽情欲向嫦娥诉,(嫦娥是独身女,与湘云以后相似)

无奈虚廊夜色昏。(可惜无月所以见不到嫦娥。虚:空荡)

 

  非常明显,曹雪芹通过第二首表达了对湘云身世、及未来命运的同情,她是如此随和开朗、大方要强、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却是丈夫早亡,独守空房。“也宜墙角也宜盆”,恰是写她能适应各种生活;可是,她最后却是“难寻偶”、“易断魂”;她只能是如玉烛一样“滴干风中泪”,那命运的“风”对她太不公平,她只能隔着晶帘望着朦胧的花影(其实是不真切的盼望)独守空房;哪怕她只能想对月中的嫦娥悄悄地说说内心的幽怨,可也不能如愿,此时月亮不见了,“夜色昏”,心更昏沉。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做东请客),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她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她说道:“……又要自己便biàn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

  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她想的周到。

 

  湘云是个性格冲动的人,一见众姐妹突然一高兴,一听到让她参与赛诗一激动,脱口而出“我请客”,可是仔细一想,才发现很难,因为自己没钱。此时,宝钗倒也显出厚道或者精明的一面,她代湘云请客。其实贾府都明白湘云是没有力量请客的,螃蟹必定是宝钗搞来了。由于宝玉他们都不谙世事,大家只顾高兴谁也没有注意到湘云口袋里没钱。这么一对比,更看出宝钗的成熟稳重。

  本章回的最后几段,曹公有意让宝钗也展示了多才多艺的一面,第一,她真的懂诗;第二,她帮湘云拟了十二个有关“菊”的诗题极有逻辑关系:

 

  这里宝钗又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zhǐ是你我的本等(最重要的本职)……”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意义),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懂人心),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