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126)晴雯再挑事端(一)

(2011-11-14 06:44:30)
标签:

红楼梦

晴雯

袭人

平均主义

杂谈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126)

        晴雯再挑事端(一)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袭人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为什么能成为宝玉的依靠,关键之一就是工作踏实。大观园可以一年无晴雯,但不可一日无袭人。

 

  且说袭人……见后门上婆子(年老女仆)送了两盆海棠花来。袭人……让她们在下房里坐了,自己走到自己房内秤了六钱银子封好,又拿了三百钱走来,都递与那两个婆子道:“这银子赏那抬花来的小子们(青年男仆们),这钱你们打酒吃罢。”那婆子们站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袭人执意不收,方领了。

  ……袭人笑道:“今儿宝二爷要打发人到小侯爷家与史大姑娘送东西去,可巧你们来了,顺便出去叫后门小子们雇辆车来。回来你们就往这里拿钱。”婆子答应着去了。

 

  家庭中,更多的是琐事,人来客往、柴米油盐,必须有人操心,袭人就像一个忠诚的秘书、勤劳的母亲,认真而无怨地上传下达、忙里顾外。而且还处理的非常自然得体。赏钱分配合理而仔细,安排工作亲切而细致。这样的主管打着灯笼也难找。

  呵呵,曹公对人性之虚伪把握不错,“那婆子们站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我读到此处,不禁大笑。虽然了了几句,对比鲜明,细节生动,却足以扩写成几百字的描写片段。

 

  ①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chéng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因回头见晴雯、秋纹、麝月等都在一处做针黹zhǐ(针线活),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那去了?”众人见问,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探春)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袭人道:“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  晴雯道:“我何尝不也这样说。(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你再瞧,那炁子尽上头(最上头)的一对联珠瓶还没收来呢。”  

  ②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贾母),又进一瓶与太太(王夫人)。……可巧那日是我拿去的。老太太见了这样,喜的无可无不可,见人就说:‘到底是宝玉孝顺我,连一枝花儿也想的到。别人还只抱怨我疼他。’……那日竟叫人拿几百钱给我。……及至到了太太那里,太太正和二奶奶(王熙凤)、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哪一个。一见了,连衣裳也不找了,且看花儿。又有二奶奶在旁边凑趣儿,夸宝玉又是怎么孝敬,又是怎样知好歹,有的没的说了两车话。……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

  ③晴雯笑道:“呸!没见世面的小蹄子(小东西)!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有面子)呢。”秋纹道:“凭她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从以上第①段,我们可以读出五个信息:袭人很忙碌其他丫环们很轻松,袭人事事要过问,其他人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不管也不问;贾府值钱物件多,连水果盘子都是玛瑙的;宝玉有关心别人的真心;宝玉与探春有共同语言,都更有一颗审美的心灵,这在贾府并不多见;晴雯已经对宝玉在心里很亲密了,脱口而出直呼为“他”,晴雯似乎忘记了,先前袭人说了一个“我们”竟被晴雯尖刻地冷笑嘲讽。

  第②段是秋纹的独白,说得惟妙惟肖,事事毕现。老年人往往对孙辈喜欢有加,宝玉偶施孝心,贾母高兴得忘乎所以,逢人就夸。读者们注意,宝玉此举,显出了少有的聪明,他没有给贾母、妈妈送金银财宝,贾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值钱的玩艺,送那些,太俗;那能不能也像给探春送荔枝一样配上个好看的盘子端过去?更不行,大人们对精神层次的纯审美根本不感兴趣。

  所以,宝玉送过去的是花,花代表幸福,贾母什么都不缺,老年人就图个幸福。还有,宝玉送去的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桂花,在南方在中国,桂花代表富贵美好、丰收喜悦,再者,月亮上就有桂树,“蟾宫折桂”就是科举成功的意思。大家想一想,贾母很不高兴吗?王夫人能不高兴吗?这种聪明,恰恰是贾环所不具备的。所以,贾母与王夫人爱屋及乌,连送花的仆女秋纹沾了些光。

  第③段中,晴雯“笑”了,晴雯爱笑,具体地说,爱冷笑。在妾的宝座面前,本是人人平等,袭人确实默默地努力,但晴雯也没有闲着啊,只不过,一个重点盯着王夫人,一个专门盯着宝玉,各有各的路子,各有各的道理,但最终的结果是袭人胜利了。但晴雯由此就恨袭人,公正吗?

  “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晴雯似乎很有骨气很追求平等,可是,晴雯不是一直自认为比袭人高贵自认为妾的宝座非自己莫属吗?还有,你自己可以选择不要王夫人的赏赐,但何必如此难听地讽刺秋纹呢?晴雯习惯了高人一等,这种心态一旦养成,最终将毁了自己。

  晴雯此言所表现出的心态,是中国人典型的“平均主义兼高人一等主义”——再少都不要紧,只要我的比别人的多;要多都不行,只要我的比别人的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