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93)张道士PK王熙凤:姜还是老的辣
(2011-09-13 21:17:57)
标签:
红楼梦王熙凤贾母张道士文化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93)
作者 白坤峰
中国自有一些奇人,他们虽然不掌握权力,却与权力者交往甚密,其思维其处事活脱脱官僚的样子,本回中的张道士就是其一。
听他的开心大笑,看他表演式的泪水,思其投贾母所好的自然贴切,真是另一个老年版的男式王熙凤:
贾珍到贾母跟前,控身陪笑说:“这张爷爷进来请安。”贾母听了,忙道:“搀他来。” 贾珍忙去搀了过来。那张道士先哈哈笑道:“无量寿佛!老祖宗一向福寿安康?众位奶奶小姐纳福,一向没到府里请安,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贾母笑道:“老神仙,你好?” 张道士笑道:“托老太太万福万寿,小道(道士的谦称)也还康健。别的倒罢,只记挂着哥儿(贾宝玉),一向身上(北方方言,身体)好?……”
谁知宝玉解手(北方方言,去厕所)去了才来,忙上前问:“张爷爷好?”张道士忙抱住问了好,又向贾母笑道:“哥儿越发发福了。”……又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古语:样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张道士的出场,让我们想起第三回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现。时时处处不忘记讨好贾母,而且讨好得如此得体而自然,功夫上乘!足可以与王凤姐相比美。
王熙凤当时大夸黛玉简直是贾母的亲孙女,夸完就拭泪,“为什么姑妈那么早就去世了呢”,结果哭的时机不对,立刻转哭为笑。现在,张道士大夸完宝玉之后,也突然落泪,说宝玉像爷爷,即贾母的丈夫;明夸赞宝玉,暗讨好贾母,且时机恰当,表演真诚,比王熙凤更胜一筹,引得贾母也陪着落泪。
姜是老的辣。凤姐,请回家后再练练基本功。
我估计王熙凤看不下去了,她自己就善长搞这一套,一看这个老头子也来弄这个,真是心里来气。但生气不能表现出来,一是张道士是国家公务员,有地位;二是贾母相信他,不便得罪;怎么办,当然是开玩笑了。
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女儿贾巧)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有面子或厚脸皮),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呵呵大笑道:“你瞧,……还在佛前镇着。待我取来。”说着跑到大殿上去,一时拿了一个茶盘,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托出符来。
大姐儿的奶子(奶妈)接了符。张道士方欲抱过大姐儿来,只见凤姐笑道:“你就手里拿出来罢了,又用个盘子托着。”张道士道:“手里不干不净的,怎么拿,用盘子洁净些。”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唬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象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贾母回头道:“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
这玩笑开得妙而狠,妙是因为张道士手中确实端了盘子,道具现成,如果宋丹丹的马甲配合着赵本山的小品;狠是当众暗刺了张道士以要钱为生的行径。
当然,也许王熙凤没有恶意,只是不失时机来个小小恶作剧,调侃这个正在讨好贾母的老头,让大家乐一乐。
但这并不影响张道士继续讨好,他拿走贾宝玉佩带的那块宝玉,借口让小道士们看看,其实是其借机送礼。
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玉来,放在盘内。……只见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哥儿便不希罕,只留着在房里顽耍赏人罢。”
……贾母听如此说,方命人接了。宝玉笑道:“老太太,张爷爷既这么说,……跟着我出去散给穷人罢。”张道士又忙拦道:“哥儿虽要行好,但……若给了乞丐,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遭塌了这些东西。要舍给穷人,何不就散钱与他们?”宝玉听说,便命收下,等晚间拿钱施舍罢了。说毕,张道士方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