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52)爱情争夺战:从诗歌开始
(2011-02-24 18:07:59)
标签:
红楼梦宝黛爱情诗歌休闲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52)
(内容见
庚辰本
程乙本
宝玉对黛玉那可是没说的,那叫一个爱!先看如下一个“铰(北方方言:剪)香袋”的小故事。
宝玉在贾政面前心惊胆战地写对联,终于,爸爸说:你去找你奶奶吧。
那宝玉,像脱缰的野狗一样撒欢而去,当然,必须先慢慢地退下。仆人们也很高兴,护驾有功,“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该赏我们了。’……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黛玉生气了,因为爱而生气,因生气而爱:
因向宝玉道:“我给你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南方方言:麻烦、打扰)她作的那个香袋儿——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庚辰本《红楼梦》的第二个“十七回至十八回”的开头部分)
黛玉为什么生气?那可是自己亲手做的荷包,那可是纯手工艺术品,浸透着心思代表着爱情,而宝玉如此不当回事如此不懂妹妹的心,能不生气吗?不生气才不正常呢。
但是闹到最后,人家宝玉其实特别在意,“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太形象了,这才是黛玉:“愧”是针对自己的;“气”是针对宝玉的,不为什么,我就是“生气”,偏不向你道歉!我爱宝玉,所以我折磨宝玉。啊,那甜蜜的折磨呀。
贾元春来省亲,命宝玉写诗,而且,还要一口气写四首。这个当姐姐的本是一片好心满腹爱心,但让小宝玉真的为难了,想想,写四首诗,难。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做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北方方言:注意、谈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她(贾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说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冷烛无烟绿蜡干’。”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庚辰本《红楼梦》的第二个“十七回至十八回”的结尾部分)
宝钗比黛玉成熟,或者说比黛玉更细心周到,她比黛玉先想到了宝玉可能出现的问题。宝钗善于揣磨上意,她一眼就看到宝玉用“绿玉”比喻“芭蕉叶”,虽然恰当但是不合贾妃的爱好。宝钗也是才女,读书多,反应快,改得巧。本朝博主白坤峰真的佩服宝钗的诗才。
但有人不服。谁?才女美女林黛玉!
黛玉喜欢应试,尤其喜欢“命题写作”,这一次贾妃只让写一首,不过瘾啊。
于是,帮助一下自己的男朋友吧。(监考不严,让宝玉有了两次作弊机会)
此时林黛玉……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北方方言:等到)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 臣 宝玉谨题
……
《蘅芷清芬》
……
《怡红快绿》
……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庚辰本《红楼梦》的第二个“十七回至十八回”的结尾部分)
宝钗读书之富,不逊黛玉,但论写作,黛玉更强。大家看这首《杏帘在望》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入题迅速,意境一下子就展开了,快!“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全是名词,功力深厚,强!“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深得杜甫写景诗的神韵,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最后二句紧扣贾妃省亲这一主题,并讴歌了太平盛世、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高!
《红楼梦》就是高雅,黛玉宝钗也高雅,爱情争夺战,是从写诗开始的。从宝玉再三谢宝钗而不谢黛玉来看,后者可谓“亲者不谢”也。
这一次,两个敌人没有见面,只是在黑暗中无意之间过招一次。下次诗社成立时,诗歌爱情大战才算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