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坤峰讲红楼梦(46)《红楼梦》中的招待费

(2011-01-24 18:39:17)
标签:

红楼梦

招待费

王熙凤

文化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你我依然在红楼(46)

               《红楼梦》中的招待费

                        作者  白坤峰

  (内容见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招待费”也是中国的最大特色之一,此现象源远流长,此内涵博大精深。参透了“招待”,也就明白了大半个中国,因为招待的对象都是上级而不是平头百姓。

  头几年流行过一位退役军人的贴子:美国军营没有招待费,所有来宾吃饭都在军队餐厅,都要当场交钱;反观中国,我们可以没有科研经费,可以没有训练经费,但招待费无论如何也不能少。

《红楼梦》第十六回具体说到了招待。

 

  凤姐笑道:“……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福气)赶上。”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

 

  谁来了?太祖皇帝来了!虽说红头文件再三强调不能浪费,但“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属于正常招待,如准备别墅,准备游泳池,准备散步专路,准备来去的道路专线……都是用钱,用大钱。正常招待当然不是违法乱纪。

  王熙凤的娘家意识很重、自我炫耀意识更重,一听这个,马上扯到自己王家。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俗语)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曹雪芹写得妙啊,就在家常谈笑中,把招待一事说得清清楚楚,从贾家说到王家,从王家说到甄家,由此及彼,由彼及彼,推而广之,一家比一家奢侈,一次比一次豪华气派,一代比一代立异创新,一朝比一朝登峰造极,一国比一国“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这是体制的问题!这是“民不选官、家不为民”的问题!

  不要对我说“开国时很简朴”,那没有用,只要没有公开监督,最初的简朴必定向以后的奢侈滑落,况且最初也绝不是时时处处简朴。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花钱为什么不心疼?

  赵嬷嬷说了:“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今天有人说了:“拿出领导的钱为领导办事。”

  此言大谬!

  这不是皇帝的钱,这是不是领导的钱,这全是我们纳税人的钱!

  赵嬷嬷不明白这个,才只顾高兴炫耀;今天有人不懂这个,才只顾心安理得沾沾自喜;说到底,这都是自觉当奴才、以不平等为光荣的反映。

  如果人人都有了平等思想,那么情况可能得以改观,毕竟,被迫招待不等于自觉招待;如果再有了公开监督,一切就将走向国际正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