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44)煮酒论风情
(2010-12-07 14:09:36)
标签:
红楼梦王熙凤黛玉宝钗风情杂谈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44)
(内容 第十六回
风情不是色情,多浑虫的老婆(第二十一回)吸引贾琏,那是色情,不是风情;晴雯撒娇说“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那是挑逗,也不是风情。
风情当然与人性的肉欲有关系,但绝对有区别。
黛玉、探春年纪尚小,不知风情。
宝钗早知风情,却从不显示风情。
赵姨娘想有风情,却无基本素质。
只有人家王熙凤,自有风情。
且说贾琏自回家参见过众人,回至房中。正值凤姐……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呵呵哈哈,这是大文盲王熙凤的语言吗?当然不是,这是典型的戏剧语言,可是王凤姐这么一引用,真是幽默而恰当。呼丈夫为“国舅老爷”,真是喜气而热闹。这笑语盈盈中,包含着多少风情。难怪贾琏也“戏剧”起来:“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一面平儿与众丫鬟参拜毕,献茶。“
王熙凤虽然帮助宁国府办丧事劳苦异常,但名利双得忙碌得高兴,现在更是深得贾母、王夫人信任,正在贾府大展身手大显光鲜;喜上加喜,又是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府得权得钱;久别的丈夫远道而来,自己得宠得爱。
那喜悦啊,才下眉梢,又上心头。
凤姐说话,像说绕口令一样流畅:
贾琏遂问别后家中的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谐音:认真)。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历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吓的我连觉也睡不着了。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习学了。殊不知我是捻着一把汗儿呢。一句也不敢多说,一步也不敢多走。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报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珍大哥又再三再四的在太太跟前跪着讨情,只要请我帮他几日;我是再四推辞,太太断不依,只得从命……”
呵呵哈哈,这才是大文盲王熙凤的本色语言。凤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展现:伶牙利齿、风风火火、掩饰巧妙、千说有理、真假莫辨。
聪明也是风情,神秘更是风情。
此段,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位结论,名人自述有可能是靠不住的。
不仅如此,凤姐还有“辣”的风情,难怪贾母叫她凤辣子。贾琏只是随便叹息一句,“香菱……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旧时女子出嫁前,用线绞额上细毛),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了辱她。”
不亏是凤姐,换个别人还说不出这样的话凤:“嗳!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样眼馋肚饱的。你要爱她,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她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
这话说得妙,一棍打了俩男人。还有更妙的,接着看。贾琏的奶妈赵嬷嬷来了,想让王熙凤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赵天梁,一个叫赵天栋;其实非梁非栋,庸才也)安排工作,这事简单,王凤姐立刻答应了,明是与赵嬷嬷说笑,其实是打趣丈夫贾琏:
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赵天梁、赵天栋)都交给我。……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别人强?……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是看着‘内人’一样呢。”
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里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帐原故,我们爷(指贾琏)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
赵嬷嬷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于是立刻替自己奶(奶:北方方言,名词作动词,用奶喂养,如“奶孩子”,“这是她奶大的孩子”等)过的贾琏开脱。上面的话,老太太说得巧有分寸。但凤姐再弄几句,将气氛更推向热闹:
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娘儿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赵嬷嬷笑道:“奶奶说的太尽情了,我也乐了,再吃一杯好酒。从此我们奶奶作了主,我就没的愁了。”
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讪笑吃酒,说“胡说”二字,——“快盛饭来,吃碗子还要往珍大爷那边去商议事呢。”
我讲《红楼梦》,有时可能沉重了些,今天给大家换换口味,本文就叫作《煮酒论风情》,博大家一笑尔。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