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坤峰讲红楼梦(39)北静王为什么欣赏宝玉
(2010-11-22 10:16:28)
标签:
红楼梦贾宝玉宝钗黛玉王熙凤文化 |
分类: 白坤峰品红楼梦 |
你我依然在红楼(39)
妈妈王夫人,爱宝玉爱得很实利,就这一个儿子,将来老有所依,现在母因子贵,假如没有宝玉,王夫人的地位就要下隆多了。(“养儿防老”是中国父母最功利最可鄙的思想之一,本朝博主白坤峰自幼至今深恶痛绝之)
贾母爱宝玉,仅仅是老母鸡式的溺爱,只要是她的孙子,她就无条件溺爱,至于宝玉以后成才不成才,成好人还是成恶人,她一概不管不问不想。
宝钗根本不爱宝玉这种人,假如贾政年仅十八且无亲戚关系,怕是宝钗会死心塌地地爱贾政的。
袭人、晴雯根本不懂宝玉的心,不足挂齿。
真正欣赏宝玉的,恰恰是一个外人;姓“水”名“溶”,北静王水溶。(注意,水溶不是现在的瓶装饮料)
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内容见 第十四回 最后部分)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内容见 第十五回
在爸爸的眼里,宝玉是个不成器的孩子;在奶奶妈妈眼里,宝玉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在仆人们的眼里,宝玉不过是个公子哥;在宝钗眼里,宝玉是个不得以才选取的丈夫……而在北静王水溶眼里,宝玉“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宝玉的表现极为得体,“忙抢上来参见”——符合礼数,绝不呆头呆脑;热情干练,绝不矫揉造作。“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连忙”二字,说明小伙子反应快,动作快;看似忙乱,实质是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如果改为“不慌不忙”,那全完了。
所以,水溶接下来的夸奖,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客气话,但在我看来,确实是话从心出,让人感动: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小王:自称。世翁: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男子的敬称。唐突:冒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的诗,比喻后生能超过前辈)
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谦称自己的家)。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都:首都)者,未有不另垂青(垂青:重视),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内容见 第十五回
水溶对宝玉的欣赏,不仅仅表现在“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的热情细致上,不仅仅表现在将珍贵的念珠送与宝玉的厚爱上,更表现在对宝玉的未来负责上。而且,水溶还将自己早年的人生歪路和盘托出,不隐不瞒,生怕宝玉因被过分溺爱而无德无才,生怕宝玉再重蹈自己的覆辙。水溶不仅光是说说,还落实了具体的措施,鼓励宝玉到自家与名人交往,以提高学业水平。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让人动容。
有人可能要问了:水溶身为高官,为什么对宝玉如此欣赏呢?
我告诉你,很简单,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自然对心地善良、人格高尚的人高看一眼。
大家再看,宝玉为什么只在北静王面前放得开?也正在于,在高尚的长者面前,高尚的宝玉不自觉地展示了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