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高一习作 音乐类   白坤峰老师点评

(2010-09-30 09:24:14)
标签:

苏州

星海实验中学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心中的月亮

                苏州星海实验中学高一1魏烨

又是一年中秋。窗外在幽幽的飘着雨丝,月亮似乎也禁不住这秋分时节清冷的氛围,躲到角落里默默垂泪。

我没有看中秋晚会,只是早早躺到床上,关了灯,一个人细细的聆听窗外的雨声。雨声或疏或密,夹杂着风的叹息,偶尔传来一两个人的说话声,但也随人渐行渐远,湮没在时高时低的雨声中。

渐渐地,耳边有熟悉的旋律在回荡,是窗外的雨声演奏出的曲子?抑或隔壁人家电视机中传出的天籁?不,都不是,我侧着身子仔细地分辨。啊,我知道了,是住在我心中的嫦娥仙子在吹奏!笛声缥缈,阴柔忧伤,却不凄凉,是《夜莺》啊——我最爱的一首曲子。

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找到MP3,开始播放《夜莺》。西洋箫在耳畔响起,我的思绪也开始飘飞。

《夜莺》是雅尼的作品,我在音乐课上第一次听到它后,便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它。它像一声天籁式的惊雷,在空中翻滚着,在我心中激起层层波浪。它不像雅尼的其他作品,它是刚健清朗的,就像夜空中的月亮,皎如银盘,将银辉般的温柔月光化作成千上万银色萤火虫,为夜归人照明回家的路。

我在箫声之中沉醉,四周似乎有无数的银点在飞舞,它们是月亮的孩子!它们不停地飞着,就像春节时我们燃放的电光花,温柔却绚烂。飞着飞着,它们飞入了我的心间,汇成一弯亮亮的弦月,常驻在我心中。

这几年,每当我的心中被黑暗所占据,它总仍是温柔地在黑暗中稳稳地放出它如水的光华,在我心中萦绕,将我从黑暗中带出,去寻找光明,它却仍是挂在黑暗的夜空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它虽是有阴晴圆缺,但它从不曾消失过。听着《夜莺》,就像和自然在对话,一切烦恼和迷惘,都将在自然中消失,在月光的照耀下溶解。

窗外的雨仍尽职地下个不停,但我知道,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窗外的月亮又圆了,我心中的月亮也圆了。

我愿把这轮圆月分给千千万万个人,让这轮圆月也照亮他们夜行的路。

 

白坤峰老师点评

本文写音乐与自己的关系,写得如此集中如此充实,很难得。全文充满了宁静而又向上的情绪, 尤其结尾,推己及人,升华自然,作文的境界一下子高了上去。

 

 

 

          音乐: 我的迷醉

       苏州星海实验中学 高一(1) 冷亦凡

一个恰到好处的和旋,让人回味,一段长久未闻的旋律,让人怀念,一首深远悠久的曲子,让人开阔。我与音乐同行,音乐给了我启迪,滋润了我的心灵。

儿时的一天,我从爷爷的收音机中听到了《梁祝》这首曲子,当时我便被它震撼。那跌宕起伏,时而空灵,时而厚重的旋律传入耳鼓,流入心田。当初的我只是无端地觉得它好听。从此一有空便让爷爷放这支曲子,在其中徜徉容与。后来,我从课本上得知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那段传奇。再听《梁祝》便有了不同感受,听的不再是曲,是故事,是那段传录千年的传奇。

乐曲响起,那段熟悉的旋律回响起来,一开始便夹着悲伤,预示了二人不可能的结局,之后轻快地乐曲仿佛让人融入故事中,身临其境地,见证了两人相识的过程,看见了二人温馨的“草桥结拜”,乐曲风趣幽默又充满诗意缠绵,而后乐曲陡然变得激烈起来,描写的是“英台抗婚”。这时,先出现一段节奏由慢渐快的铺垫,之后大鼓齐响,提琴齐奏,英台的抗争得到了完美的再现,之后所有乐器都归于沉寂,接着那段开头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描述了“坟前化蝶”的过程后,二人翩翩起舞。听后如同读了一本凄凉的小说,让人不禁长吁一口气,心里充满了苦涩。单纯的心灵又为那两只蝶深深祝福,愿他们远离这红尘,一生相伴。

音乐让人与作者有了沟通的桥梁,随着情节一同微笑,一同哭泣。

渐渐长大,我有了接触外国经典的机会。当月光透过玻璃窗流入屋内,我便会听听那首德彪西的《月光》,仿佛那首曲子就是为此情此景所写,钢琴声舒缓静谧,没有大起大落,却能让人的心灵颤抖。这时我会感觉身心俱净,真正与曲作者开始了沟通,情感的沟通便从这一刻开始。当初春时节,细雨沾衣,万物竞长,每当看到嫩绿的新芽在春光下摇曳,我便会听听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小提琴的音色高亢跳跃,对于这生机是最好的形容。

音乐让人与大自然之间有了通感,融入音乐中,再看那自然中平淡无奇的现象,往往能挖掘出其中的深意,从而让人用心去感知这一切。

而今,人们耳中所闻的大多是流行歌曲,聒噪之音遍布在商场,电视,广播中。这些歌曲中,却很少有能触摸心灵深处,永也不朽的作品。同时,人们追求的也不再是古雅,而是释放。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会静下来聆听这些故事,与心灵对话呢?

 

白坤峰老师点评

从《梁祝》到《月光》、《春之歌》,让我们也跟着走了一趟音乐之路。语言很好,乐感很好,表达自然。 虽然写了三个片段,但中间有内在联系,这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第三段太像音乐简介,但解释得很动人,似乎无法割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