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也可能成为那只苦命的蝉——李商隐《蝉》赏析

(2008-07-03 15:57:33)
标签:

杂谈

分类: 白坤峰身心品唐诗

 总标题:也许有一天,你也会遇上这首唐诗(4) 

 

          你也可能成为那只苦命的蝉

               ——李商隐《蝉》赏析

                           作者:白坤峰

 

  如果一个人并不卑躬屈膝,只想靠实力、靠成绩生活,但是当他发现这根本行不通,当他发现要想有些尊严而必须先奴颜婢膝可他并想如此下作。这时,他可能就明白了这首诗。

  如果你同时又漂泊无助,半生清贫,就更明白其中三味了。

 

          

           唐朝 李商隐 作

     本以高难饱,(高:栖高树,喻自己清高;吸风饮露,所以“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鸣声到五更,稀疏得快要断绝)

     一树碧无情。(树并不悲伤,依然碧绿,显得很无情)

     薄宦梗犹泛,(薄宦:小官;梗:木偶;泛:漂泊)

     故园芜已平。(芜已平:野草连成片了)

     烦君最相警,(警:提醒)

     我亦举家清。

 

  《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解释:

  “本以高难饱”,首句说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

  “徒劳恨费声”,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一树碧无情”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还是那样碧绿,并不为它的“疏欲断”而悲伤憔悴,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薄宦梗犹泛。”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周振甫)

  本朝博主白坤峰这样翻译之:

 

           

            本朝 白坤峰 译

      你吸风饮露,高洁腹难饱?!

      悲鸣有谁怜?白白费声!

      唱到五更尽,声嘶欲断,

      碧树不改色,总是无情!

      小小幕僚,四海总漂泊,

      遥远故园,野草早纵横。

      蝉啊,谢谢你的提醒,

      而我,举家清贫,命中注定。

 

  你很想摆脱困境,你亲眼看到许多不如你的人都已经摆脱了困境,你真诚地向有权势的人求助,(当然,你只是想凭劳动吃饭并不是低首曲膝)可是,并没有人理你,“徒劳恨费声”。到了最后,只落个自己独伤心,只落个别人看笑话,“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你就是倒霉,你就是得不到必要的帮助;你只能这样如水中的木偶一般漂泊,无依无助,怎么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人也不可能富足,于是你想起遥远的故乡,你想回去安安稳稳地得过且过。故乡的园子被野草吞没有吧,可是,你真的能回去吗?于是你长叹一声,“我亦举家清”。

  你就是那只苦命的知了,我就是那只苦命的知了,当中国人没有享受“免于饥饿,免于恐惧,免于耻辱的权利”时,你我都很可能就成了李商隐笔下的那只苦命知了,想想建国后的沈从文,想想经历过“故国三千里,风雨四十年”的王蒙……这些大人物尚且如此,我们这群小人物呢。

  一些苦痛只能对知了说,否则,有人可能会趁机笑掉大牙的。

          

             2008年7月3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