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希特勒少年时代的好友库比哲克说:“书,书,总是书,没有书的阿道夫·希特勒我没法想象。不管到哪里他总是带着一本书,……书籍是他的世界。”
中国人常常迷信读书,尤其是所谓大人物或大官爱读书时,更是为之激动不已,但是,我们应该问一句:他们读的是什么书,结果怎样。
希特勒对知识分子的痛恨也是很有名的,他曾大发狂言:“知识分子越来越飞扬跋扈,这成了社会生活的一种疾病。我们不应该相信智力与良心,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本领。”作为读书人,希特勒最恨的是知识分子。
“希特勒对自己的秘书总是彬彬有礼,吻她们的手,用奥地利方式向她们表示敬意。”在他生命前的最后几个月即失败渐渐逼近时,他的礼貌更加周到,他甚至亲昵地对某个秘书说“她的那种手套或帽子她戴着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他对将领们,还是严辞斥责。”
这就够了。看一个领导人的本质最好看他对直接下属的态度。他们没有必要对一个无足轻重的秘书、扫地提水站岗的服务员、偶尔一见的陌生农民工人、献花敬礼的孩子暴露本来面目,况且,如此一来还落个好名声。
希特勒也不理解民主法制
苏、德的独裁者喜欢嘲笑美国总统在国内很窝囊废,独裁者更不明白美国民主,动不动斥为金钱政治;退一步说,金钱政治也比独裁好,能攻击总统而无危险那才叫法制。
“许多知情人一致认为,希特勒既不害怕邱吉尔也不畏惧斯大林,他感到他们两人和自己非常相似,可是,罗斯福对他来说永远是一个谜,令他迷惑,一个人如何领导这个拥有1亿多人民的国家而没有采用辱骂狂叫恫吓的方式,这对于希特勒来说,简直是一个神话。……因此,希特勒对罗斯福暗自敬佩,尽管在公开场合还要大骂之。”
斯大林与希特勒十分相似,这已是公论。
均写于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