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散文:关注生灵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2008-04-23 08:19:00)
标签:

生命教育

爱心教育

斗狗斗鸡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关注生灵 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作者 白坤峰 

  陕西省,几个在酒店喝酒的中学生打死了衣衫褴褛的女乞讨者,不为别的,只是她行乞败坏了喝酒的兴致。这群孩子当时不知道,这位母亲是千里迢迢一路要饭来找打工的儿子的。

  云南大学,一位叫马加爵的大学生杀死了四位同窗,不因别的,只是因为大家说他打扑克作弊。

  够了!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在当年最缺少的还是善良教育、爱心教育、生命教育,他们心灵的原野上,没有纯洁与情谊,没有与时光共舞的欢笑,没有对生命的爱怜与呵护,没有对别人的关心与思考,而这一切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当初其心灵原野上没有飘舞过爱心、善良的轻柔细雨。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残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

  要让学生关注所有的生命,无论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一花还是一树;关注所有弱势的生命,无论是初飞的小鸟还是流浪的小猫!而平时,就在校园中,我们师生对生命是何其漠视!

  为人师表的我们是否关注过身边的弱势生灵?如果没有,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如何让学生成为珍重生命的人?我亲耳听到一位教师讲她自己捉住一只受伤的鸟并煮了吃的细节,另一位教师说他如何勇敢地棒打一只黄鼠狼(其主要食物是田鼠);我从录像上看到过一位教师在生物课上当众打死一只可爱的眨着红宝石眼睛的小兔子,我亲眼见到一位教师领着儿子捉小麻雀任凭老麻雀在一旁悲鸣,我也见过孩子们在教师所谓搞科研的鼓励下大量地捕青蛙捉蜻蜓寻蜗牛,我也见过一些孩子烧鸟蛋吃,几个学生追打一只可怜的流浪狗取乐……

    而在德国,小学生的社会活动之一就是练习为受伤的动物上药包扎,不仅仅是环保的需要。这是爱心的培养,善良的种植。

  当孩子们随意践踏生命的时候,你能相信他们以后是一个人格健全、善良仁爱的人吗?你还能指望他对别人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吗?当整个校园都对弱势生灵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爱心呢,他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又将多么可怕!

  丰子恺先生反对小孩子们杀蚂蚁玩,他认为那样的游戏会让孩子变得残忍。我欣赏丰先生的超前意识。当代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博士在书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对生命的热爱,不仅仅是对人、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还包括对生灵的呵护与疼爱,我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的厮杀,欣赏蚯蚓被踩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这样的孩子无论他在学校表现如何品学兼优,我认为其人格构成都是有缺陷的,因为离开了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很难构成我们所期望的真正的美的心灵。”

  台湾一个专门收养流浪狗的网站在首页刊出这样的广告语:“长期以重摔、活埋、电击等残酷的捕杀方式处理流浪狗的现象,等于为群众提供了极其恶劣的示范:对弱势生命可以任意欺凌,伤害。凡是看不顺眼的对象,杀!对我们的生活构成干扰的,杀!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对象,杀!倘若受此观念的引导,我们会对于所有的有血有肉的生命所受伤害时的惨叫,不仅无动于衷,甚至会觉得理所当然。”

  想想吧,中学生打死女乞讨者的冲动,马加爵杀死同窗的决心,与人们毫无怜悯之心地杀死流狗有区别吗?

  对狗的态度、对一切弱势生灵的态度,就决定了对人的态度。我们的教育,难道能忽视对一切生灵的关注吗?关注弱势生灵,保护动物植物(植物也有生命),也就是关注保护我们自己。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要明白这个稍稍绕一点弯的正常逻辑。

  不要犹豫了,老师们,告诉学生关注一切生灵,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每年的麦收时节前后,我总是提醒学生关注初生的小麻雀,看吧,同学们!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小嘴黄黄、刚刚出窝的小天使出现在校园里,我总是惊喜而快乐地想:又一批小生灵来到了人间。它们飞不高也飞不远,跟在妈妈后面亦步亦趋,抖动着小胳膊一样的翅膀撒娇要食物。上课铃响过,校园很静,它们的清脆而稚嫩的啼鸣,很快撒满校园撒满晴朗天空也撒满我们心灵。“鸟声如洗”,多美好的词!我认真地告诉我的学生:我常常为这些小家伙担忧,它们还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与人类相比,几乎所有生命都处于弱势。一位教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一篇情感浓浓的文章《校园能成为小鸟的家园吗?》他同我们一样,也看到了学生们追鸟、捉鸟、捣鸟窝,甚至用弹弓打鸟。我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学生,我说:这不仅仅是为了环保。 

  还有一次,我在《x x日报》上看到了一篇学生作文《斗狗》,小作者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从作者姓名判断她是个女学生,她很有兴致地描写了跟爸爸看斗狗比赛的血淋淋的过程,她甚至得出了“胜则为王的真理”。我按其地址写了一封信:孩子,那血淋淋的场面多让人心惊啊,人们为什么让忠诚的狗厮杀流血呢?这样的娱乐只能反映人性的残忍。孩子,你肯定是个善良的人,可是你为什么描写残酷呢。我又复印了一封寄给她的指导教师,因为一个教师的误导有可能危害几代学生。

  以我的微薄之力,我也只能去做这些。可我不悲观,我记住了那个把小鱼一条条扔回大海的孩子,“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就这样做吧,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要摘花,它会喊痛;告诉我们的学生不要伐树,那是绿色的永恒的生命;给流浪的猫狗一点食品,那也是爱;保护好鸟巢,那是它们的家;保护初生的小鸟,它们也是妈妈的孩子……

  我布置过一篇作文《心痛》,一个学生写的是他心痛一棵被无端杀害的大树,让我感动许久。印象中他很大大咧咧的,我没想到他有如此细腻的心灵,我相信,他以后不会成为坏人,永远不会丧心病狂,因为他心里有善良的阳光,有生命的思索。

  就这样一点一点、一滴一滴地做吧,你可能教育的是一小批人,但总有一天,一小批一小批的充满爱心的人会汇成一大片爱心与善良的海洋。

                                 2004年9月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