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在苏北的淮安,我见到了那个有些名气的称娘桥,说是万历年间两兄弟,分别住在河东与河西,轮流奉养母亲,每家一个月,在送母亲去对方家时,在桥上当众称称老母是不是体重增加了,最后老母得以高寿而终,从此,此桥美其名曰为称娘桥。
孝敬母亲自然是好事,称称体重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当众称体重,那就变成了一种比赛了。我们可以想象兄弟二人为了竞争的名次,肯定是小心翼翼地服侍尽量催肥,恨不能送至桥上之前还要苦口婆心地劝母亲再灌一肚子汤水,以求增加重量,就像某些人卖猪之前一样。在背后,两个媳妇是不是还要到处炫耀一番自己的独到之处,是不是还要巧妙地贬低对方一下也未可知。我这决不是乱猜测,你想,二人到了上桥当众称娘的地步,可见双方还是有竞争的,而且还很在意。
到了这个地步,谁也输不起。到了这个地步,孝敬母亲成为获取某种名声的条件。我承认,这种孝敬也比双方都不理睬母亲要强。但是,它肯定变了味。
当年郭巨对母亲是何等孝敬,家里太穷了,吃不上饭,他为了母亲决定把儿子活埋了。这肯定是孝,但是很残忍。
称娘桥上的二兄弟也是一种孝,但是此孝的背后是激烈的竞争与输不起的名声。完全变味了,是的,中国的孝道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往往成了压迫人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