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杂论 |
我常常生气于一些庸人的说教:要看到生活的美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样条件下有人看到黑夜而有人看到星星,心灵宁静了生活也就宁静了,人的痛苦在于欲望……
我认为:这些话是放屁,如果个人的基本权力得不到保证的话。
近来,又看到更高明的“苦难说”——于丹这样评价苦难:“社会和苦难就是一锅滚水,有三种人,他们分别像生鸡蛋、胡萝卜和一把干茶叶。生鸡蛋里面本来是流动、柔软的,但是在苦难的滚水里煮来煮去,就变得跟石头似的。我们有这么一种人,被生活磨得剑拔弩张。第二种是胡萝卜,原来支支棱棱,煮了后软软塌塌,这是被生活煮软了的人,循规蹈矩最后失去了自我。而一把茶叶扔到水里,茶叶舒展开了,滚水也变成了香茶,……把周围的日子变成了一壶香茶。”
山西的黑砖窑的残酷人人尽知:吃最差的食品、蓬头垢面、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重体力活、打死打残没人管……
如果于丹在黑砖窑干上一年半年——
还能说:“把周围的日子变成了一壶香茶”吗?
还能说:最苦的时候,有人看到砖瓦,有人看到砖瓦上的花纹吗?
还能说:要保持宁静的心灵吗?
还能说:人的痛苦在于欲望吗?
还能说:要看到生活的美好,要保持良好的生态吗?
还能说:在皮鞭棍子之下拉砖用的是四分之一拍的步律吗?
同样的道理——
当你面对无数的侮辱、不公却没地方讲理时,你还能教育自己保持内心的宁静吗?只好自愚愚人得了。
当你面对无法无天的压制、压迫、剥夺却无法申辩时,你还能劝自己多看生活的美好吗?只好自欺欺人得了。
我们可以贫苦可以艰难,但是不能没有基本人权、基本自由,不能没有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否则,何谈心灵宁静。
有了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力、尊严,即使贫苦、艰难,我们也有可能在物质逆境中保持心灵的宁静。
注意,我们只可能诗化物质的苦难,却无法诗化思想、精神、尊严、公民权的苦难。
2008-4-3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5/119b1a88b24.jpg
http://122.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5/119b1bb008a.jpg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6/119b1a959f0.jpg
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6/119b1be601b.jpg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6/119b1a9e8e7.jpg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9/119b1abc7f3.jpg
http://119.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4/3/15/29/119b1ac17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