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爱孩子,孩子不是用来责骂的
白坤峰
作为孩子,听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可能是:一切都是为了你,父母才累成这个样子的。
在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也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样的观点,尤其当他们劳累的时候,工作不顺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家中缺钱的时候,我成绩很差的时候,我成绩退步的时候,我少年无知犯错误的时候,甚至无缘无故的时候,父母总是强调他们的劳累是因为我,而我竟然学习如此之差。
年少的我不解、愤怒却没有争辩的权力与资格。我从小就明白:吃别人的饭是不容易的。那时我盼望长大,有了工作,有了钱,自食其力。当然,我长得太慢,我必须一天一天地长大,度日如年。精神折磨比挨打受骂还难熬。
鲁迅先生还没有孩子时就写下《我们如何做父亲》。而我,在自己远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在心里发誓:我以后一定做一个好父亲,无论我的孩子多么差,我都要真正地爱我的孩子;即使世界上所有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也一定让他(或她)在家里抬起头来。
《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这本书我没有读完,不是它不好,而是对我而言没有必要细读,因为我会爱自己的孩子,会容忍孩子的一切暂时的缺点。黑柳彻子是日本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在此书的后记中在对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
“因为,直到我二十岁之后,母亲才告诉我曾经退学这件事。满了二十岁以后,有一天,母亲问我:
“那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换一个学校,你知道吗?”
我不明所以,妈妈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是学校让你退学了。”
如果,当我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妈妈就对我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那样的话,当我第一天走进巴学园的时候,会是多么沮丧而又惴惴不安啊!那生着根的校门,电车教室,在我眼中,肯定不会是那样有趣了。能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我实在是很幸运。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如此幸运,尤其是中国孩子。
母因女贵,黑柳彻子的母亲黑柳朝女士也写出一本书,《小豆豆与我》,她一再自谦地认为,“我完全没想过要特意教给孩子什么”,反而是孩子们会教给大人们很多东西。因此,她真诚地说道:“想到我们做父母的有诸多缺点,孩子们却能健康成长到现在这样,我从心底感激他们。”
2007年,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差点热泪盈眶。我想到了自己。
不要让孩子一味感恩我们,而是我们要爱孩子。黑柳朝女士说得多好啊,父母有那么多的缺点,孩子能健康成大,不容易了。
我也是这样的父亲——我没有权,没有钱,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孩子以后要全凭自己打拼,不容易;我有大量缺点,有大量坎坷,孩子跟着我长大了,不容易。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责备年幼的孩子呢?我们怎么就知道孩子以后不成功呢?不是成功人士又怎么了?
我不是说要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但严格要求孩子与责备孩子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为一位细心的和开明的母亲,当小豆豆童年时因为好说好动好玩在学校里惹了很多麻烦,黑柳朝这个当妈妈的都会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受一通警告”时,她仍然相信:“我的孩子就是这样,这种表现已经算好的了,孩子要是不活泼,那可就难办了!”
要爱孩子,上帝送给我们一个孩子,是让我们爱他(她)的,而不是让他(她)来受父母责骂的,也不是用来防老的。(“养儿防老”是中国父母最自私、最功利的行为之一)
要爱孩子,要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当他(她)最无用、最低能、最失败、最无助的时候。
在父母眼中,孩子要永远是孩子,台湾作家张晓风说得真好:爱孩子,因为每一天,都是孩子的生命中最小的一天。
写于200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