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评论:中国国民为什么不读书?

(2008-03-11 23:0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之思
             中国国民为什么不读书?

                              白坤峰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6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阅读率(狭义,下同)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值得关注的是,在“没时间”读书的群体构成中主要为中青年,而在“不习惯”读书的人群中,近一半的是十八九岁青年人。(四月二十三日为世界读书日)另外有统计表明,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美国人正在争取达到50本。而在13亿人口的中国,通常情况下,出版一本严肃的书籍,开印数能够一万本就已经让人欣慰了,这个数字即使在西方的很多小国也是不可思议的。

  网上阅读增长率虽高达107%,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网上读书的深度与效果究竟如何?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国民依然重视书本阅读?

  《南都周刊》副主编长平说:“如果仅仅从工具理性出发,一个人似乎的确不需要每年读50本书;但是如果从人文理性出发,从读书带来的愉悦感、心灵对话、思想诞生、培养创造力和凝聚民族文化等方面着眼,那么读书无疑是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是现实是复杂的。  

  从应试教育看,在没完没了的背题、押题、练题中,在许多孩子讨厌上学的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读书影响总成绩不是谬论而是事实,为了提高作文分数而谈书的学生已令人感动了。

  从中国人的实用、功利心理来看,中国似乎也难成读书大国。读书不是今天读了明天就多长一块肉,明天就多考几分,明天就多挣一千元,明天就官升一级。

  不少中学,不少的理科教师,都明确规定学生不得读课外书,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家》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鲁迅,一律不得看,近来,竟然发展到“看《读者》是违反纪律”的地步,令人瞠目结舌。其实《读者》只是一份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

  从追星族由小学生向中学生、大学生蔓延的情况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情况怕是难寻了,因为随着精神资源、精神生活的萎缩,许多青年人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什么也无须关心了。当大学生在电脑游戏、首饰化妆品中迷醉时,当高中生在武侠鬼幻言情口袋书中迷醉时,当初中生小学生在电视肥皂剧、动漫中迷醉时,当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都必须为了升学率、本科率、英语四六级及格率而拼搏时,我们知道:读书,任重道远;未来,云雾茫茫。

  但我们仍要努力仍要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