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因讲寺听禅

标签:
梅溪《少林寺》神秘的大佛江厦中学小明因寺旅游 |
分类: 悠哉游哉 |
在明因讲寺听禅
文/山阿之风
http://s9/middle/52f8cef8g79f3ed490068&690
梵音阵阵越千年 山阿之风摄于2012年6月25日
明因讲寺如一个温婉的少女,娴静地坐落在离温岭市区10公里的江厦省级森林公园内,她坐拥群山层峦,怀藏参天古木,俯瞰碧水清流,呈献一片湛然清明之境。清太平人陈世环《小明因寺》诗曰:“一径入梅溪,溪流水深绿。终日不见人,经声出林竹。”尽显禅意。
明因讲寺,又称“小明因寺”,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至今已有1148年的历史,晋天福六年重修,宋治平三年赐名“大明”,元丰二年改今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遭火焚重修。民国时,得以中兴,为台州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1949年后,佛堂鹿封,僧侣四散,曾用为碘厂宿舍和江厦中学校舍。“文革”中僧房拆毁大半。1990年归还全部被占寺产,寺内佛殿禅房等逐步修葺重建,香火遂兴。温岭市佛教协会会址也随之迁入。
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走进明因讲寺,多少回闻听过有关明因讲寺的传闻掌故。这个端午节,我又一次与家人朋友一起踏进了明因讲寺。时值梅雨季节,难得遇到睛天。一行人的心情在阳光下分外舒畅。寺前新建的药师塔巍然静立,入口处明因讲寺四个黑色大字及照壁修葺一新。我们在寺前稍作停留,就径直走向山门。入得寺内,但见宝殿巍巍,僧房俨然,香烟缭绕,梵音阵阵,不由人顿觉时光变慢,胸阔气朗。那木鱼经声,终挡不住我前行的脚步。我信步从寺后的边门出来,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山泉汇聚在这里,清澈见底。记得曾在女儿还很小的一年秋天的午后,我与妻女也来到这里,拨落叶,翻溪石,抓石蟹,舀溪虾,洒下不少欢声笑语。
说起石蟹溪虾,又记起了许多事来。我的大娘姨家就在梅溪边上,小时候随父亲去大娘姨家拜岁或“吃月节”,每次都要经过明因讲寺,也许是受信佛母亲的影响,总对那高树古寺中透出的幽秘和静谥氛围心怀惴惴。记得有一年“吃月节”的那天晚上,我和两个表哥一起去村头看社戏,不知谁提议去小明因看和尚,我也斗胆跟了去。我们就着手电微弱的光线,踏着不平的田埂,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小明因走去。夜很静,偶尔有几声狗的吠声,还有夜游的鸟不时飞过,真让人毛骨悚然。加上那时刚看了《神秘的大佛》、《少林寺》等电影,对寺庙和尚更增一层敬畏神秘之感,一路上就有些提心吊胆。好在有远方戏台的灯光和锣鼓声为我们壮了胆。终于到了,但庙门已经关了,我们终究没见着那和尚。直到后来,才听表哥谈起过和尚圆寂的消息。1995年我回到家乡江厦中学任教,那时,常与年龄相仿的同事在晚饭后散步来到明因讲寺,此时,暮色氤氲,梵音阵阵,我们年轻浮躁而满怀憧憬的心在暮鼓晨钟中得以洗涤澄清。
在思绪蹁跹中,不觉又来到寺前那块绿树古木遮蔽的空地,我找一石凳坐下。环视四周,只见古樟林立,遮天蔽日,加上上段时间久雨少晴,这里的地面布满了青苔,连那石桌石凳也泛出一层淡淡的绿来。空地一角,新立一块石牌,牌上书“明因听禅”四字,那意境倒是很让人喜欢。我又注视着那一棵棵蓊蓊郁郁的百年古树,心想,如果没有明因讲寺的庇护,她们哪能远离人为砍伐,野火吞噬,最终长大成材呢?这实在是要感谢明因讲寺了。据说,明因讲寺里还有许多重要的文物,如有铜系所串佛像,明朝所植香梓木,珍藏的佛经等。可惜至今未得亲见。
念想间,家人朋友陆续从寺里出来。时已正午,我们决定就近在梅溪边上的一个饭馆用餐。然而我意犹未尽,借口去后山拍照,独个留了下来。由于明因讲寺扩建,上山的路已难找。正好见一个和尚和一老者在一边闲聊,就过去打听。他们都说,后山已没有什么好景致了,且路上杂草没膝,坟墓遍布,就别去了。记忆中,那后山有好多几人抱不过来的大樟树,有一株由一棵松树和一棵白栎同根而生组成的“连理树”,还有成片的竹子,一经风吹,就会发出细碎的声音,在阳光下又像水上泛着粼粼的波光。这样景致哪能错过?我谢过他们的好意。从院墙的尽处,找到了一条上山的小道。转了几个弯,路就变得幽秘起来了,林中杂草丛生,坟茔座座,在松风中更显幽然悚然。前边忽然现出一只猫来,我走,它也走,我停下,它也停下,掉过头来幽幽地望着我,不由人想起聊斋里的情节来,心里倍感怵然,大有逡巡不敢再进之状。几个折返,终于见着了寺院一角,内心才稍为安定。忽觉额头、手臂、背部麻痒,原来周身早已围了一群花蚊,在周边嗡嗡盘旋,还有黑尾的蚂蚁爬在手臂上盯咬,我不由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匆匆拍了些照,又前行了一段路,仍未寻见那“连理树”,以及木鱼岩、散水岩,此时家人又唤我回去,我终于停止前行,冲出蚊子蚂蚁的包围圈,逃也似的撤了回来。下来时,竟又见着那只黄猫儿。
重回听禅处,回想刚才的经历,大有脱险重生之感,眼前的黄墙绿树,乃至青苔绿叶,也显得更加平和亲切了。想起了明因讲寺千年的沧桑变迁,兴而衰,衰又兴,兴衰两茫然。又想起曾一起夜访明因讲寺的两位表哥,还有那些曾一起来此慨叹人生同事和朋友,他们或罹病早逝,或远走他乡谋生立业,或安居一隅平淡度日,又有几人能再记得昔日的兴会!寺之兴衰、树之生灭、人之存亡,有何异处?梵音声中,古树不语,山墙无言,只徒增我的几声唏嘘。
山阿之风于2012年6月28日
http://s13/middle/52f8cef8gc387498d50ac&690
明因听禅禅意浓 山阿之风摄于201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