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天,关于落叶的怀想

(2010-12-13 08:09:19)
标签:

枯枝

灶堂

枯叶

梧桐树

风箱

杂谈

分类: 生活随感

http://s4/middle/52f8cef8g973fbd5f2e13&690

    尽管按节气算,已是隆冬季节,可小镇街道两旁梧桐树的叶子还没有掉光的意思,她们探头探脑地嗅着春的气息,在晨风中簌簌地响个不停。而风只顾自地劲吹,刮着那些枯萎卷屈的叶子,传来一声声脆裂的声响。看,又有几片叶舞动着翻卷着落下来了。孩童带着十足的童音高声诵着:“冬天来了,花儿谢了,小草黄了,小鸟飞走了,树叶儿掉下来了……”。简单的词儿里包容了多少的哲理,是这些未经岁月沧桑的孩童所不能理解的。是的,树叶迟早是要掉下来的,就如人的生命之灯,不管你是伟人还是凡夫,终会有熄灭的那一刻,自然界枯荣盛衰的秩序是不容憾动的。

 

    隐约间,我似乎看到昨夜之灯,在苍朗暮色中的梧桐树枝叶间亮起来。不由得让我记起小时候拾枯枝枯叶的事来。由于我家的山薄,出不了多少柴,不够维持正常的烧饭用柴。因此常常是母亲利用工余,我和弟妹利用课余,去路边割些柴草、拾些枯枝落叶什么的,以解决用柴的不足。因为地里活儿多,父母忙不过来,我们每天放学后就得帮家里做饭。要多少蕃莳丝、多少米饭,舀多少水,都得自己把握。那时,烧的是农村常见的砖垒泥和而就的屋灶,半人多高的灶台,粗粗的烟囱,幽暗的柴塘,几乎占去了半个房间。灶台太高,我们就站在凳子上往锅里下料,像大人一样安排妥每一个细节。没有电,没有鼓风机,只用很笨重的里面用鸡毛和挡板当作活塞制成的风箱向灶堂里送风扇火。为了使灶堂里的火更旺,就得不停地用手推、拉风箱,一会儿胳膊就酸了。煮一顿饭非得三五十分钟不行,累得人心身俱疲。最令人讨厌的是梅雨季节,雨水顺着墙壁渗漏下来,灶间的柴都潮了,烧了半天,锅里还没见动静。因此,每到秋冬之交,去野外拾枯枝枯叶,我们都是自愿且挺兴奋的。一者拾多了可得父母的表扬,二者烧饭时可省却不少时间。至今,那拾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地上的枯叶拾尽了,我们就拿着长竹篙向树上的枯枝枯叶尽打尽打。直到篮子装满了,才回家。先让妈妈过目,然后“息里索落”地把枯枝叶倒在灶间。那些枯枝叶特别易燃,噼里啦地在灶堂里响着,一会儿就把饭烧熟了。记忆中,我们所受的最初的教育,一切都是以实用为标准的。我对童年是否受到诸如爱护花草树木等的告诫已记不大清楚了,但对于劳动的体验却是刻骨铭心的。母亲常常提起我在5岁上就独立地烧出了第一顿饭的事,我感到自豪之极。现在想起,一个物质异常匮乏的家庭,他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基本的吃、住和尊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小孩子再不用像我们那时过早地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而与劳动贴得那样近了。父母也不会让孩子做一些我们那时非做不可的事,辟如烧饭,下地,拾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玩耍,探索。他们是快乐的一代,他们赶上了好时光。但我绝不会妒嫉他们,相反,我却十分留恋那个年代,我们大多在父母极其朴素的教诲中,带着为家庭分忧的喜悦走上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旅程。

 

                                                                 山阿之风于2002年3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