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瘾、网吧与精神病

(2008-12-16 11:14:35)
标签:

网瘾

网吧

精神病

杂谈

网瘾、网吧与精神病

 

?编者案?
在近日公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中,明确将网络成瘾纳
入精神病诊断范畴,此标准一经公布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有人
说,将玩游戏上瘾认定为精神病标准可笑,有人说,这是对玩家
的变相摧残,而有人则其称为人类发展的一个进步……

 

    类似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在这里我们要说,“精神病”的帽子是否可以乱扣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特别是对以网游作为主要盈利手段的网吧来说,如果“网瘾”真的与“精神病”划等号的话,那么一直对网吧行业口诛笔伐的舆论又会增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或许有人要说,这一标准的制定并无牵扯到网吧行业,而是在追溯网瘾的根源——网络游戏产业的失范,笔者的观点似乎有些牵强。回顾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网吧行业的存在,网游似乎不可能淘到第一桶金,更谈不上当下行业的辉煌。


    有学者这样来形容网吧:“用几乎完全以来自于民间小额私人资本投入方式,形成了颇具行业规模的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价值。”就是这样一个行业,却无端被打上了“精神病”的标签,其中的无奈与尴尬非行业人士能体会。尽管如今虚拟世界里的经济问题通常都会转变成现实世界里的社会问题,但在虚拟社会的问题症结都是现实社会的映射,我们或许只能去期待一套更为完善的法制体系出台,从而彻底改变这种尴尬。

 

游戏成瘾
与精神病和网吧产业无关

 

文/赵福军      来源:《网吧经营》

 

据悉,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已经通过专家论
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至此,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看到这样的专家与标准出台,笔者着实被震惊了,因为这些专家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妖魔化着网吧产业和一大批正常的人群。


    笔者,通过百度,查询到精神病的定义,即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在这个定义中,心理障碍、心理活动异常、病态心理、自制力缺陷、丧失判断力、拒绝治疗等关键词是描绘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的重要依据,而网络游戏的上瘾,至多是沉溺,即过度沉迷而导致的玩物丧志,这样的上瘾不光在游戏中出现,说的通俗点,就是入迷,甚至可以说,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对某些事物存在入迷、偏执,例如历史上的许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或艺术家都曾被称为疯子、白痴,但历史却证明了他们的伟大。这意味着,沉溺、入迷甚至玩物丧志与传统的精神病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专家们为什么要将游戏成瘾制定标准,并上升到精神病范畴呢?笔者在相关新闻报道中读到了这么一句“网络成瘾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摆脱网瘾”,前面标准刚出,后面就告诉能够治疗,这意味着什么?通俗点,在公关常识中,这叫“恐吓营销”,即厂商虚张声势,故意夸大生活中的危险和疾病的潜在害处,借以推销自己或打击对手。其中看似令人信服、震惊的数据和原理,常常是任意夸张乃至随口编造的。没想到,这样的伎俩,竟然被众多专家以制定标准的方式集体上演,对他们而言,一但标准恐吓成功,那么未来将有大把的真金白银治疗费收入囊中。问题是当年的网瘾戒除专家陶宏开教授之流,今又安在呢?


    针对网游上瘾治疗,还有许多评论人士提出,要针对网吧产业加强监管,甚至要一刀切的关闭网吧,这样的观点更是有失偏颇,网吧只是最便捷的上网终端,是互联网的启蒙圣地和IT产业链必不可少的渠道,上瘾,暂且不论上瘾被归结为精神病是否合理,单说导致上瘾通路来看,网吧并不是唯一,中国网民已经2.53亿,其中网吧网民仅有9000多万,另外1.6亿的网民并不在网吧上网,难道这些网民就不是游戏玩家?显然,因为游戏上瘾,就要关闭网吧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


    其实,游戏成瘾,更多的责任在游戏公司,在于我们的游戏监管部门的滞后管理,通常只见经济效益,而忘记社会负面效应。据第三方调研公司预计,在未来4-5年间,国内网络游戏产业还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在2011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401亿元。综观国内互联网经济的核心赢利模式,网络游戏当之无愧是顶梁柱,盛大、金山、九城、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众多公司都靠游戏模式赚的盆满钵满,但这些游戏公司却并没有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企业或社会道德责任,为了赚钱,他们不惜在游戏中穿插研发大批色情、赌博、凶杀、暴力违法内容,以更好的吸引玩家沉溺,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减少或根治网游成瘾,靠专家无用,还得靠加强对游戏公司的法律监管,靠游戏公司的自我反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