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咚锵》教案(创准)
(2012-11-23 08:30:44)分类: 精品案例 |
教材分析
《龙咚锵》是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24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音的强与弱。
2. 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3. 通过学唱歌曲 《龙咚锵》感受过年的气氛,并通过秧歌舞步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1.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龙咚锵》。
2. 在感受与活动中听辨不同力度的声音,从而体验声音的强弱。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教学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律动
教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的反映快,准备好沒有?那我们开始了.我说同学你
说好.同学,同学 (师拿手铃鼓伴奏)
学生:好!好!好!
教师:我说老师你说好.老师’老师
学生: 好!好!好!
教师:我说一(2)你说棒!一(2)一(2)
学生:棒!棒!棒!
教师:我说加油你说呦!加油!加油!
学生: 呦! 呦! 呦!
师:我说开心你说耶,开心开心,
学生:耶!耶!耶!
教师:请你起立跟我做我们跟着音乐来活动.
律动
二、探索学习———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1. 体验探究———认识小堂鼓
教师:为大家带来一位乐器朋友,他是谁呀我们来看看.圆肚肚,紧绷绷,肚子里面空又空。不敲它,不出声,敲它就喊咚咚咚。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谁来敲敲老师手中的这个鼓?
(学生敲鼓。)
教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来敲击它,让它发出与刚才不相同的声音吗?
(学生探究敲击小鼓。)
教师:让我们组建一支小鼓队,一起来敲敲这个小鼓。
“小鼓队走近了,小鼓队走远了,小鼓队不见了……”
(学生敲击小木凳模仿“鼓队”走近走远的声音,在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强与弱,体验力度的变化。)
2. 认识锣与镲
教师:小堂鼓还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个是小锣,一个是小镲,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声音。
(学生敲击锣与镲感受声音的长短强弱。)
3. 合作学习
(1)生生合作
教师:现在我们就把这锣与镲的声音组合在一起。
(学生看课件并用动作表现敲锣打鼓的场面。)
教师:请你们也来做一个锣鼓手,组建一支锣鼓队吧。
(学生合作组队表现锣鼓齐鸣的场面。)
(2)师生合作
三、模仿
教师:请大家用你们的声音来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教师用电子琴敲击锣、鼓、镲的节奏。)
(学生模仿听到的声音。)
教师:我是这样模仿的。
(出示教学卡片)
龙 咚 龙咚/锵‖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声音。
(学生模仿。)
教师小结:锣、鼓、镲是最能烘托热烈气氛的,在音乐中声音的强与弱也一样可以烘托热烈喜庆的氛围。
四、学唱歌曲
1. 导 言
教师:说一个热闹的场面让你们猜猜看,“穿新衣,戴新帽,敲锣打鼓真热闹。放鞭炮,拍手笑,人人都有新面貌。”
学生:过年。
教师:你们脑海中的“过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们回答问题。)
教师:让我们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样过年的?
(教师用电脑演示关于过新年的场面并配着《龙咚锵》的歌曲。)
教师:让我们一起说上一段过年的儿歌吧!
(师生共同学说歌词。)
教师:现在就把这首小儿歌变成好听的歌曲(教师播放录音范唱)。
(学生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
2. 模唱歌曲
教师弹歌曲的曲调,学生听钢琴伴奏并模唱歌曲。
教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接龙的小游戏,老师唱第一句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学生同教师做接龙游戏。)
互换角色
3. 学生跟琴演唱歌曲,强调最后一句
4. 老师范唱歌曲.生为老师伴奏
5. 全班完整的演唱歌曲
6. 请生上台表演
五、创作表现
1.教师:老师呀为这首歌曲加了几个动作你们看下这些动作都有什么特点,师跟着音乐在龙咚锵出停摆动作.
(学生们回答问题。)
2.全班同学随音乐表演,在龙咚锵处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学生创作、表演)
六、下课
师生在歌曲《新年好》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学低年级的集唱歌、乐器、律动、欣赏于一体的综合课,本课在教学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开始阶段,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又用念儿歌、做律动等手段引导学生运用声音、通过运用声音的强弱、长短变化,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歌曲《龙咚锵》以及歌曲与秧歌、过大年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铺垫。
《龙咚锵》是一首具有北方民间特色的儿童歌曲,它借用了鼓的声音(龙咚)与锣和镲的声音(锵)为题,描绘了过年时人们的愉快心情。我以此为切入点,从“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入手,先让学生熟悉锣、鼓、镲的声响特点,继而引导学生探索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节奏敲击锣、鼓、镲(例如教师让学生以木凳代替小鼓,模仿 “小鼓队走近了,小鼓队走远了,小鼓队不见了……”的音响),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项活动的目的是为后面进行简单的合奏作准备,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歌曲《龙咚锵》奠定基础。
当学生基本熟悉了这三件乐器后,我引导开始转入了对歌曲《龙咚锵》节奏的学习,这个过程是以模仿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做简化了节奏学习的过程,通过语言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歌曲中最难的节奏。我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充分体现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