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影事 |
《爱尔兰人》 ——
前面四十分钟看得有点蒙~,返回去又选择性地重看了一遍才算找到感觉。所以这部电影我实际上是看了四个小时(电影本身三个半小时)。很破记录的时长。不过电影非常吸引人,所以时间上完全没感觉。
经济学上有一句术语,长远来说人都是要死的。时间会抹平一切。
《那般良夜》——
很温馨很文艺的电影,虽然说的是人之将死。渴求宽恕是它的主题,但没有感伤,画面从头到尾到都平静安详。
不要虚度韶华——不要温顺地走进那良夜。
《朱迪》——
又一部传记性质的电影——关于朱迪.加兰最后的舞台时光。但具体有多少传记成分就不晓得了。影片本身还挺好看,明星是怎么炼成的,又是怎么毁灭的——那个时代的明星。
《房间》 ——
本来以为只是贫困,只是贫乏……
看下去真是又惊又痛。孩子出逃那个过程,我的心都快要跟着跳出来了。
后来的心理重建于孩子来说相对容易,因为孩子的大脑本来就全新,杰克只是相对更新一些,于大人来说就比较痛苦。杰克要把他的头发剪下来送给妈妈,他认为那是他的力量。外祖母说,“我们互相传递力量。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语境很重要。
知道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这个走向完美的过程让人很难受。
《危险关系》——
真是一个繁琐的时代。不过那个时代失业率应该不高。一个大人物就可以消耗无数个仆人。
这当然不能算影评,但这电影实在也不需要评,片中一句台词就可总结:“这些事我毫不惊讶,我唯一惊讶的是,世界一点也没有改变。”是啊,世界往复轮回,数百上千年过去了,爱情无论表象还是实质,都没有任何新意。
《呼喊与细语》——
呼喊与细语都是妄念。孤独是宿命,死亡则会终结这宿命。“人是无从认识的”。这人生整个就是个谎言。
影片说了很多,说得非常充分。完全没能力总结,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