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书及其他 |
薄薄一本小书,最多只能算一个中篇。我却还是分两次才看完。时间不知道都用在了什么地方,集中精力看书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少。但这是我近两年看到的最好的现代小说,比之于艾丽丝.门罗,比之于珍妮特.温森特,都要好。作者对人临死前那种意识流,对整个事件的追溯,对人性人心的把握,非常写实。
本来我只是当一个故事来看,看《译后记》才发现竟然取材于现实世界。知道了这一点,再回头反观整部小说,不禁惊叹于小说的写实,写实得可怕,简直就是在还原事件现场。
这是一场致命的相识。满怀才华与梦想的女孩,与高高在上的政客短暂的钟情与毁灭。准确的说,是女孩的毁灭。一切本来可以不发生——如果可以这么说,那这世界不仅不会发生事故,就连故事都不会产生。说回小说故事——
女孩浅浅钟情,政客则有意调情;女孩想着会留下故事,结果却是永远的事故。这里面没有对等。不只是感情不对等,更是身份,视角,心理等等的俯仰悬殊。全程都是女孩的心理活动,政客则从头至尾只有表达,用动作语言行为,表达他对这世界、规则和他人的态度。这世间的所谓政治,其实不过是男人的名利游戏,是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无限臆想与夸张。尼基塔.斯特内斯库在《马可.奥勒利乌斯的凉鞋》中讲到夸张,说“在一与一相加中,唯一可承受的夸张并非那种等于二的夸张,而是那种能将一与一相加的夸张。”这句话我曾经反复咀嚼好久,合上书我确定我真的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