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05-26 17:48:01)
标签:

书事

杂谈

分类: 书及其他

一边看夏目漱石的《心》,一边看村上春树的《边境近境》,心一面给深深压抑紧紧揪着,一面又几乎完全从心所欲……但被吸引的程度是差不多的。

近来发现比较喜欢日本文学,无论随笔还是小说都看得津津有味。虽然也常常产生张爱玲所谓那种“雾后面什么也没有”的感觉,但读起来大都是比较好玩的。这可能也得益于它们的译者。其实所有的外国名著(或者说外国文学)之所以能够在本土之外的异域广为人知,一半的功劳得归功于它们的译者。因为较之于母语书籍,通晓各种外国语的读者毕竟不能算作大多数。

村上的书(仅就我看过的而言)译者大都是林少华,小说和随笔文字都一贯的简约精到,随笔相对更通透淡定些,给读者(也许只是给我这样的读者)的感觉是你面对的就是村上这个人,没有中间地带。小说嘛,我好像更欣赏他架构故事的能力和某些奇峰突起之处。
夏目漱石则不同,《虞美人草》的译者我没留意,《心》看了几页就发现异常,跟《虞》的文风完全两回事。翻回看了看译者,没什么特别印象。但相比较《虞美人草》,《心》读来好像完全是另一个人写的,文笔大相径庭。如不是封面上的署名,而《心》又是夏目作品中著名到让人不容疑惑的之一,你简直会怀疑此夏目绝非彼夏目。我并不是就此说《虞》或者《心》的译者不好,但差异(在我看来)确实是非常大的。看的时候常常困惑不已。
看完了《心》,发现后面还有一部《小少爷》,不胜惊喜。《心》讳莫如深,《小少爷》一目了然,放一起是很有趣的对照。人生如能如此快意直观地活着,即便穷窘些,估计也是不太难忍受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忙 什么
后一篇:养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