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家》——

(2015-06-01 17:45:53)
标签:

情感

斯皮尔曼

钢琴家

细节

影事

分类: 影事

只有最真的才是最值得和最应该被记忆的。

 

当钢琴家回头向妈妈说:“对不起,我尽力了。”我的眼泪马上就来了。看过很多关于二战关于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影片,每每总是会想到灭绝人性、太恐怖了以及太惨了之类的词,流泪的时候其实还不多。大概陌生和不切身是一种难以跨越的距离,是想象本身难以抵达的。

 

后半部基本都是艰难逃生,影片更让人难过的是前半部。当平静安定的日常渐渐远离,当恐惧一天天走近,当生活终于变成了不能想象的生活,当所有身外的终于都完全成为了身外的,人的心要适应这一切,其实还是很难的。——人总是存在着对“光明面”的向往或者不如说是侥幸。这也许不只是将怀表藏在花盆下还是用报纸盖在桌子上的问题,也不只是企望能做一个免费劳动力的问题,更是那个在集中营中叫卖奶糖的孩子面无表情的重复:“20波币”——夫复何言。

 

人性其实是很容易被环境塑造的。据说全盛时期的纳粹有一千万人,我想这一千万中,必定不是个个都残忍冷酷没有人性的,但真正跳脱身份和环境流露出善良本质的却寥若星辰。当然波兰人中也不乏那些任何民族中都会出现的败类……影片全程白描,没有渲染也并不刻意强调,只是认真讲述,有这么一场战争,其中有那么一些人,醉生梦死的逆来顺受的趁火打劫的以及愤而反抗的,有尊严的和没有尊严的,亲密的和疏离的怨怼的和友善的,所有这些,都只是这战争中的一部分……

说到“亲密的”,想起影片中若隐若现的爱情。战争如同龙卷风,所到之处席卷一切,因为没有选择所以也就“没有”感情。总之,较之于生存,爱根本算不了什么,一个洪流中的细节罢了,来不及停顿。

 

对,细节。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故事,真正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去集中营的路上,斯皮尔曼对妹妹说:“哈琳娜,现在说这个挺怪的——但愿我能多了解你一些”;父亲把一颗奶糖仔细地分切成六份,一家人把糖送入口中那一幕;还有,斯皮尔曼一面苦笑着取下腕上的手表一面说:“食品比时间重要。”……

所有构成生活又悬浮于生活表面的那些——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变
后一篇:混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